整合涉农资金 发动村民参与
我市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
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层治理、抓好生产发展等举措,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批如笪桥镇高志堂村、宝圩镇西岸村、官桥镇名教村、林尘镇坦塘村等名村示范村脱颖而出。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协调工作。各镇(区、街道)都相应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与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并明确规定各镇(区、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了全市一盘棋,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突出示范带动。为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2013年以来,我市通过政府倾斜支持、发动乡贤捐助等形式,先后投入建设资金1.3亿元,其中政府相关部门倾斜支持8000多万元,乡贤捐助5000多万元。在社会筹资方面,各村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各出奇招,如石湾街道博带村通过宅基地有偿使用的办法,筹得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良光镇长安村通过与建设农场进行山地转换、分配给村民建房的形式,筹得资金500多万元;江湖镇山口村在外出乡贤黄开万老板的扶持下,建起了统一规划的120多户美丽新农村。示范村大大激发了其它乡村建设热情,如宝圩镇巷口村、新安镇大首埚村等一批村庄纷纷掀起建设高潮。
围绕平安乡村,强化基层治理。我市十分注重重塑村民的良好精神面貌和纯正的村风民风,一方面,充分发挥乡土文化和红色革命传统的作用,如以石湾博带天君堂革命历史纪念馆、新安榕木头、榕树琉璃庵等载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爱乡教育。另一方面,以制定村规民约、村民理事章程为抓手,推动“一村居一律师工作站”、“一村居一视频监控网”、“一村居一文化阵地”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农村基层治理”等建设,切实抓好基层建设工作,夯实农村基层,使村民精神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村风民风更加纯正。
抓好生产发展,建设幸福村居。我市十分注重新农村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使乡村得到不继美化的同时,经济发展活力也得到不继增强。在规划石湾博带村时,我市就充分发挥该村毗邻国家农业公园、汕湛高速公路出入口和省道、且有家具厂48间,家具商场4间、有建筑公司7间、耕地山地多等产业优势,组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引入众筹”等形式,建成了300多亩化橘红公园、500多亩的家具产业园等。新安镇竹头平村通过大力发掘其历史名井名茶――榕树茶等资源优势,建成了一个水厂一个茶园。目前,化州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通讯员:黎贵 陈灏/责编:林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