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奥运:驳“反唯金牌论”

2016-08-18 10:16:19  [来源:茂名新闻网]    
字体:【

尽管自媒体至观众都有意识地将注意力放在运动员的表现上,努力去淡化成绩的影响力,但毫无疑问,金牌才是最能牵动人们神经的因素。从对首金的处女情结,到孙杨吐气扬眉的振奋人心;从宫金杰/钟天使带给我们的意外之喜,到对体操颗粒无收的不解与不甘,说来说去绕不过一个“金”字。

然而半程过后,中国队的形势却远低于预期。各种卫冕冠军老猫烧须,各种双保险双双失灵——本被认为是羽毛球项目最稳一冠、混双组合徐晨/马晋与张楠/赵云蕾均杀入四强、成会师决赛之势,谁料半决赛全军覆没,争金变争铜。同样的剧本还在射击、体操、举重、跳水等项目上屡屡上演,以至于又一个无金日后,已被英国赶超,跌至第三。

就像一个暑假中的小学生,前面玩得太疯不知时日过,突然看到日历还有几天开学,而作业还有大半没做。随着有力冲金点一个个失陷,与赛前预测的28金目标渐行渐远,正应了那句悲壮的老话:“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丢面子的是国家、须负责的是体育局、该背锅的是教练、不高兴的是观众,但最伤心的肯定是那些比赛失利的运动员。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比之古代科举考生的“三年一望”还要长一年。对于运动员来说,这既是荣誉加身、扬名立万的舞台,又是检验自我、挑战极限的试金石。人生有几个四年?尤其是对于运动寿命有限的运动员而言,每次机会都弥足珍贵,每次失败都足以撕心裂肺。

我们反对唯金牌论,是希望运动员们自身的意愿和权益得到更好的重视与保护,是希望由国家的奥运会转变为运动员的奥运会。但在此目标逐渐靠近时,由于思维的惯性,很多人将运动员们的流血流汗、拼命争胜亦视为唯金牌论的余孽,这便陷入了唯金牌论的误区,或者是仅为向体制泼脏水而作出的无聊宣泄。

再者,运动员由国家培养,代表国家出战,我们作为国家的一份子,岂能不爱之深、责之切?谁能通宵达旦看完每场比赛,谁能熟稔所有项目的评判准则,我们一般观众只看结果又有何不妥?对于何超这样接连重大失误、作为跳水梦之队一员却预赛遭淘汰的例子,我们是有权骂且应该骂的。但承受责难的不只是运动员,还应是整套选拔机制:是否派出了最优秀的运动员?是否有为争取这枚金牌作出了最大、最毫无保留的努力?

唯金牌论是错,但没有为争金尽每一分力更错!

许灼瑜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