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祖光 张锡庆 摄
茂名网讯 校园旁有个“蔬菜基地”,课余学生自己动手种菜,收获蔬菜便卖给学校饭堂,卖菜收入则作为班会费归各班自用。学生既可参加劳动获得社会实践机会,各班也可增加收入购买日常用品或学习用品,同时也能给学校饭堂提供充足的放心蔬菜,一举多得。如此美事,最近就出现在茂南区公馆镇下垌学校。
16日下午,记者特意来到下垌学校察看。远远即见该校西北侧一大片空地上,绿意盎然。近前细看,这片绿色原来是各种蔬菜,有叶菜类如心菜、通菜、麦菜,有豆菜类如豆角、棉豆,有瓜菜类如丝瓜、青瓜,有薯菜类如番暮,等等,俨然是个“蔬菜基地”。不过,这基地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植物园,这名字就贴在围墙上;菜地分成一块一块的,每块的地头上插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某某班级的字样。原来,这个蔬菜基地划分为10多小块,每小块面积约30平方米。据悉,这是今年年初该校特意开辟出来的,原是学校的绿化空地。开出来的菜地分到各个班级,从三年级开始,以班为单位,师生自己种菜、自己管理、自己收获,收获的蔬菜卖给学校饭堂,收入用作班会费,购买日常用品及学习用品。而师生管理这些菜地,都是利用劳动课或课外时间进行的。
16日下午放学后,记者看到,菜地上开始热闹起来了,一些穿着校服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纷纷来到菜地上忙活起来,有除草的,有浇水的,有摘菜的,有采瓜的;也有的将采摘下来的蔬菜瓜豆拿到旁边过秤,由学校饭堂员工统一收购,按市价付款给师生。整个蔬菜基地呈现出一派师生快乐劳作的热闹景象,是校园里的一道别致风景。
该校曾校长告诉记者,开辟蔬菜基地,让学生在参与文化课堂之余,再参加到劳动课堂之中,可以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既有意思,又有意义。这是学校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一个新举措,相信对学生会大有裨益。
茂名晚报 记者吴祖光 通讯员张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