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包茂高速茂名段开通为我市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近来,我市各地各单位纷纷行动,在抢抓包茂高速开通机遇促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更广的视野来看,包茂高速开通不仅改善了我市的交通环境,更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上的茂名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起来,因此很有必要从更高层面上,来探讨如何把茂名经济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等等之类的问题。为此,我们特意邀请了几位知名专家学者对包茂高速的开通作了深入解读,并于今日刊出,以飨读者。
“十三五”茂名加快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
毛艳华
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接连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共建“一带一路”、推进自贸区战略、加快“走出去”战略和设立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十二五”收官之际,包茂高速茂名段全线通车,其南端在茂名境内通过已建成的延长线包茂大道直通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茂名港,通过茂名港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城市;而包茂高速向北经过西南、西北、华北等内陆城市,到达内蒙古包头市,沿途许多城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因此,包茂高速是一条对接“一带一路”的“经济大动脉”。笔者认为,包茂高速公路粤境段的建成通车,将使茂名在“十三五”加快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实现外向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并倒逼茂名加快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包茂高速建成通车为茂名“十三五”时期实现外向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改革开放以来,茂名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茂名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一直是短板,由于缺乏纵向贯穿全市的高速公路连接腹地,茂名优越的港口资源难以发挥出优势,难以利用好“两个市场、二种资源”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茂名实际利用外资仅1.56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仅13.8亿美元,而广东全省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高达268.71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767.3亿美元。显然,作为地处粤西沿海的茂名市,其外向型经济发展还具有很大的潜力与空间。首先,包茂高速建成通车后,将成为我国大西南内陆省份的一条重要出海通道,进一步扩展茂名港口的经济腹地,使茂名成为我国中原地域陆路运输最近的出海口,从而突显茂名的进出口通道地位与优势,实现更多的境内外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茂名的优化配置。其次,对接“一带一路”后将使茂名的滨海新区、高新区和水东湾新城等战略平台建设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从而加快港口设施、临港工业园区和高新区的开发建设,推动茂名临港工业、高新产业和出口加工业的发展。最后,“一带一路”沿线的经贸合作将推动茂名进出口贸易加快发展,不仅有利于茂名本产的名优水果、蔬菜、水产品等“三高农业”借助电商平台以最快速度西进北上,进入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内陆市场以及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而且有助于茂名石化产业产品的出口和能源资源的进口,形成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的格局。
包茂高速建成通车带来的发展机遇也将进一步倒逼茂名加快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包茂高速作为对接“一带一路”的“经济大动脉”,建成通车固然降低了交通物流成本,突显了茂名在沿线扩大经贸投资合作中的潜力和优势,但能否把交通基础设施的潜在优势转化为茂名在“十三五”时期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竞争优势,关键还取决于茂名能否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新机制。因此,应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以包茂高速建成通车带来的对外开放新机遇倒逼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当前,尤其要贯彻实施好《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复制推广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改革创新经验的通知》(粤府〔2015〕127号),把广东自贸试验区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形成的首批改革创新经验尽快在茂名复制推广。例如,在投资便利化领域,要建立“一口受理,同步审批”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在实施企业登记注册“三证合一”的基础上实行“多证合一”、制订行政违法行为提示清单、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互联网+”税收服务、国地税联合办税、税务网上区域通办、税银合作“税融通”、网上申领普通发票速递免费配送。在贸易便利化领域,实行国际转运自助通关新模式、加工贸易手册管理全程信息化改革、海关原产地管理改革、征免税证明无纸化改革、企业注册登记业务“关区通办”、跨境电商商品溯源平台、进口食品快速放行模式、进口酒类分类管理、检验检疫原产地签证清单管理、入境维修"1+2+3"监管模式、进境动物检疫许可流程再造、检验检疫无缝对接内陆“无水港”、建立检验检疫“电子证书”模式。在金融创新领域开展跨境支付工具创新。等等。通过逐步构建与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体制与新模式,为茂名“十三五”时期加快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和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作者系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
包茂高速开通对茂名经济发展的影响
刘志铭
高速公路是区域内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是建立区域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广东要在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粤东西北地区的发展是主要短板,而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则是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2013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决定》中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快速交通运输体系、改善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区位条件作为三大抓手之一。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也强调,要补齐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短板,继续扭住“三大抓手”,把交通基础设施的先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这一背景下,包茂高速茂名段通车对于茂名、粤西乃至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都将起到极重要的作用。
包茂高速茂名段通车,将极大改善粤西地区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茂名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粤西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制约因素。高速公路运输以其灵活、快捷的门到门运输特点,加快了与铁路、航空、港口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因此在交通运输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包茂高速茂名段通车,将促进茂名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包茂高速公路粤境段全长122.3公里,由南向北将整个茂名串联起来,结束了高州、信宜等两市不通高速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它将大大优化茂名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加速茂名本地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改善它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并提升它在粤西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包茂高速茂名段通车后,从茂名北部到南部仅需一个小时,比原来时长缩短了近一半,使茂名半小时生活圈得以实现,大大改善茂名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和交通条件。
包茂高速连接“一带”和“一路”,为茂名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作为我国高速公路网的第七纵线,起点为内蒙古包头,终点为广东茂名,是连接华北、西北和西南的纵向大通道,也是广东及中国内陆省份的又一条快速出海干线。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广东明确有三重建设任务,一是面向内地参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建设;二是作为南部海岸大省,参与和拓展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三是作为海岸线最长的省份而大部分城市又集中在沿海地带,涉及到省内“海上丝绸之路”谋发展的具体开发项目。这使得包茂高速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地位凸显。具体地,包茂高速的全线通车,将打通“一带”和“一路”的南北节点。包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也是我国华北地区区域性生产物流中心,而茂名则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港口资源条件优越,承担着西南、华南、中南腹地货物进出两洋的集散作用,尤其是中原地区陆路运输最近的出海口。因此,作为是我国华北、西北、西南等内陆省份的重要出海通道,包茂高速在加速南北物流、推动产业转移进而推动我国企业和产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去等方面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包茂高速的全线开通将深化茂名的区域经济合作。包茂高速途经内蒙古、陕西、四川、重庆、湖南、广西、广东七省市区。它的开通将缩短广东联接西南内陆的通行时间,从茂名前往广西境内耗时更是大为缩短。这将有效地优化茂名与包茂高速途经省市区的资源与要素空间配置,促进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加速流通,拓展更广阔的经济腹地。作为连接珠江和西江经济带的中间区域,通过包茂高速的连接,茂名将在两广地区产业对接和融合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包茂高速将茂名与长江经济带的空间距离大为缩短,并将深化与重庆、四川和陕西等西部省市的经济联系,尤其是深化与包茂高速沿线城市、两广毗邻城市在产业、旅游、商贸等领域的合作,大大拓展茂名未来经济发展的腹地。
包茂高速茂名段的开通将助推茂名地区的产业发展,加快沿线城镇的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广东农业发展的第一大市,茂名在水果、蔬菜、水产品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包茂高速的开通,将加速茂名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水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向更大范围的市场运输和销售,通过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程度,并提高农民的收入。交通和区位条件的改善,不仅有助于石化、建材、金属、装备等工业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也有助于茂名产业转移园的招商引资工作,从而助推工业的转型升级。在服务业方面,包茂高速的开通将直接推动茂名旅游业的大发展。电白、高州和信宜等地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滨海游、休闲观光游、乡村游和农家乐等形式的旅游具有良好的基础。应依托和借助包茂高速,强化与沿线城市合作,打造包茂高速旅游线路,构建“滨海旅游产业集聚区”、“包茂高速旅游经济走廊”,加快茂名旅游的集群发展的品牌建设,打好休闲旅游的“健康”牌,提升茂名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此外,包茂高速的全线开通也为茂名商贸物流业带来良好的机遇,应抓紧推进港口铁路公路交通的对接,加快三类物流的通道建设,构建茂名的综合物流优势。
包茂高速茂名段开通将促进茂名沿线城镇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包茂高速公路茂名段贯穿信宜市、高州市、茂南区、电白区的19个镇(街)。它的通车将加快沿线城镇化进程。首先,它将把两市两区联成一体,实现国土开发和沿线土地的增值,促进原有城镇的人口集聚和开发建设。其次,它将产生网络效应,将原来不相连的公路连接在一起,带动沿线公路网的建设。运输条件的改善和运输费用的降低加速商品及各类要素市场的培育,使城镇化步伐加快,需求圈与供应圈不断扩大和接近,对沿线郊区卫星城、小城镇的发展,也将产生拉动作用,并引导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使沿线两市两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市场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化包茂高速交通优势为经济优势
文亚青
一、包茂高速贯通之战略意义
(一)包茂高速贯通使得茂名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 战略构思是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的重要抓手。包茂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第7条纵线,是连接我国华北、西北、西南的纵向大通道,起于包头,途经鄂尔多斯、西安、安康、重庆、吉首、桂林、梧州等主要城市,全长3130公里。12月30日包茂高速茂名段通车即意味着这条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将使茂名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其意义非凡。
(二)包茂高速将有力助推茂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早日形成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10日“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便捷的交通网络基础,茂名东西有阳茂高速、茂湛高速,县市之间有四通八达的低等级公路,包茂高速的贯通结束了茂名市北面不通高速的历史,极大改善了茂名市交通的便捷性,大幅度扩展了茂名市的经济发展腹地,为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奠定良好基础。
二、抢抓包茂高速开通机遇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茂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现代经济是信息经济,信息经济首先需要吸引潜在顾客的眼球。茂名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山水与人文古迹相辉映,粤西风情浓郁,地方特色鲜明,一些资源在省内甚至国内有比较优势,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如茂名拥有“南方油城”、美称, 是中国的“荔枝、龙眼、香蕉之乡”,享有“全国最大水果生产基地”和“中国罗非鱼之都”的美誉;有被称为“中国荔枝博物馆”的“贡园”, 有纪念被周总理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的冼夫人的冼太庙、有被称为“南方北戴河”的中国第一滩和可与夏威夷媲美的放鸡岛等旅游名胜古迹。借助包茂贯通之机遇,整合电视、电台、网络、微博、微信等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打响“全国水果生产第一市”、“中国第一滩”、“南方北戴河”和信宜“长寿之乡”等旅游品牌,可助推休闲游、生态游等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实现茂名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加大茂名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是茂名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她东毗阳江,西临湛江,面向南海,背靠我国大西南和中南地区。滨海新区含水东湾新城、博贺湾新城和临港工业区。从经济定位及发展看:茂名滨海新区将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全省重要能源物流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茂名滨海新区被广东省委省政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是“茂名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撬动粤西振兴发展的重要杠杆、打造广东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引擎”。要实现省委省政府的目标要求,茂名港建设是关键。茂名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她东接珠三角,西临北部湾,南濒南海,面向东南亚,北靠广阔的大西南、中南地区,是粤西地区的中心枢纽。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将茂名港规划为九大商港之一,“以容巨船”。茂名港现辖水东港区、博贺新港区、吉达港区三个港区,是广东省区域性重要港口,国家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珠三角地区港口群中进口石油、天然气接卸中转储运系统的主要港口,交通部规划的全国沿海港口大型货主码头,也是国家四大进口原油接卸港。2011年货物吞吐量达到2306万吨,现规划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75个,规划近期吞吐量6000万吨,远期2亿吨。加大茂名港的建设力度,加快其建设步伐,一是将确保省委省政府对茂名发展期望的实现;二是将促使茂名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发挥重大作用。
(三)加强监管,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包茂高速的开通,将奠定茂名全市一小时生活圈的基础,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电商进农村”打通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何将交通改善的便利转变为经济的优势,政府必须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从政策等方面引导农民、合作社、企业等各类经济实体创新产品,优化服务,争创市场优势,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要加强监管,避免青岛“大虾事件”等负面事件的发生,确保茂名经济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作者系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
包茂高速开启茂名发展新篇章
王白娇
包茂高速茂名段于2015年12月30日通车。这是一个值得每个茂名人关注的话题,也是值得整个粤西关注的话题。
包茂高速公路是一条几乎直线的高速公路,北起内蒙古包头,南至茂名电白。大漠边关的冷月和南海前哨的惊涛,因为这样的一条路,就被轻易地串联起来。从此天涯不遥远。
2016年马上到来。这是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十三五”的五年,是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 发展战略关键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也是我们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五年。为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在努力奋斗。包茂高速此时通车,对茂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包茂高速对茂名经济发展构成巨大推力。茂名市陆域总面积11425平方公里,以前只有一条沈海高速公路经过茂名境内,其茂名段长不足78公里,交通不畅成为多年来制约茂名发展的短板。以名优水果、蔬菜为龙头的“三高农业”以及优质新鲜农产品无法及时输送到各大城市,特色滨海旅游休闲胜地资源也得不到游客的青睐。包茂高速贯通之后,高速公路网络所形成的综合通过能力,能对公路周边地区经济带来集群效应,助推规模经济的发展。据有关专家推算,有效改善沿线的交通运输状况和投资环境后,包茂高速的投资建设每年可拉动茂名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对沿线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更是达到约30%,通车后还将至少每年拉动茂名市GDP增长1%~2%。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中国经济目前发展仍然处在一个中高速增长的水平上。在今后的几年中,仍然要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水平,但经济下行的压力非常大。五中全会提出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其中就要“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茂名市未来五年的发展态势如果能突破瓶颈,必然能够获得巨大发展契机,经济保持较高平稳发展速度的设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其次,包茂高速对提升茂名经济整体质量,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有巨大影响。十八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要把经济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要融合起来发展。“十三五”期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也面临由过去的数量型向未来的质量型的转换;由引进型朝对外扩张型的转变;由学习模仿型到自主创新型的转变等三项转折。包茂高速通车之后,市委市政府可以借此重新布局茂名的发展格局。目前,茂名滨海新区已初具规模,这是广东省率先建立的粤东西北的新区。茂名临海的优势借助正在建设深水港口——博贺港,建起来之后,将通道延伸到港口,成为通往广西东部、湖南西部、重庆、湖北最便捷、最快速的通道。由此,茂名乃至粤西地区与我国中原地区紧密连接起来,茂名港口的优势资源将得到有效发挥,茂名也将成为我国中原地区陆路运输最近的出海口,并辐射阳江,联合湛江,构建粤西湛茂阳临港经济带。借助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茂名还可以承接先进产业转移、实现借力发展,沿包茂高速布局工业园区,将沿线人文景观、生态农业、工业观光、滨海旅游等资源优势发挥出来,促进茂名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再次,包茂高速对提升茂名百姓生活水平有深远意义。到2020年能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村。脱贫也不应该仅仅限于人均2300块钱,整个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茂名市有197个贫困村,1.91万贫困户、6.5万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茂名同时是广东第一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比重较大,农民的增收问题十分突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未来五年的重头戏。我们可以预期,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增加和网络的完善,社会经济效益将得到充分发挥,并将强力推动茂名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在消除贫困,减少地区间和城乡间的生活差距发挥巨大作用,将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物质保障。包茂高速通车后,高州、信宜将结束不通高速的历史,高州、信宜等地到广州的车程将节省一个多小时,广东到广西及西南内陆的通行时间也能缩短一个半小时左右。今后茂名物流业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当前茂名正大力培育农产品经销商、批发商,通过粤西农副产品综合交易中心,建立广东“规模最大-配置最全-资源最优”的农副产品现代交易新平台。所有的一切都助推茂名农副产品销售,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实质性帮助。随着物流、人流、信息流的快速增长,茂名服务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不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提供增加百姓收入的渠道,茂名的社会民生事业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
(作者系海南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