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建设中的东岸河特大桥(资料图片)
镇领导探访包茂高速征地拆迁户
包茂高速公路高州东岸段途经东岸镇境内的东坡、甘川、河朗坡、石陂、双利、旺坑、郑村、竹朗等8个村委会,全程约22公里,涉及征地面积约2300亩,房屋拆迁160多户,约占高州段征地拆迁面积的三分之一。为实现“2013年底前完成征地拆迁,确保2015年底顺利通车”的目标,东岸镇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提前完成征地拆迁任务;多方协调,保障包茂高速工程快速推进;化解矛盾,确保包茂高速如期通车。在这期间,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征地拆迁,晒出一群“黑包公”
为了使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完成,东岸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2013年4月,由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征地拆迁工作领导小组,从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以及相关的村委会抽调精兵强将100多人,专门负责征地拆迁协调工作。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召开动员宣传大会,逐家逐户上门动员等方式,做通群众思想工作,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支持高速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据了解,该镇共张贴宣传标语456条,制作红布横幅85条,召开宣传大会35场,出动宣传车60余次。
一个水壶、一顶草帽、一把尺、一条毛巾、一双解放鞋,就是征地拆迁干部最真实的工作写照。每天早上7点多,干部们就奔赴拆迁现场开始忙碌了,经常忙到中午一两点才吃午饭,下午到六、七点才收工,晚上还要统计数据、整理资料等等,常常是忙到凌晨才休息。东岸镇最年轻的女党委委员杨燕志因为天气酷热,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感冒反反复复,最后实在是很严重了才请了两天假;卢东副镇长已经56岁了,也坚持每天顶着烈日暴晒,爬山涉水、翻山越岭坚持在征地现场,有一次不小心崴伤了脚,也不肯休息一天;曾汉军副镇长在上山的时候被蜜蜂蜇了好几下,搽了药继续工作;陈昌永书记更是在征地的几个月里足足瘦了20斤。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太多了。双利村委会书记梁明进在酷暑下连续奔走,没想到竟昏倒在路上,好在得到及时医治身体恢复良好。而河朗坡村委会书记李培荣更是上演了“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幕——农历端午他都没有回家过节,而是继续奔走在征拆现场,做各家各户的思想工作……就是这群干部采取“5+2,白加黑”的工作制度,走家串户做工作,争分夺秒赶进度,创造了惊人的“东岸速度”,仅仅用了4个多月就完成了全部的征地任务,比计划提前了3个多月。2013年8月,征地结束时,大家都晒黑了很多,大家都笑称是刚刚去非洲旅游回来的,连镇委书记陈昌永也感慨地说:征地拆迁,晒出了一群“黑包公”啊!
群众支持,包茂高速快速推进
为确保包茂高速工程顺利推进,争取群众的支持,东岸镇牢固树立“宣传先行”的工作理念,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征地拆迁政策宣传,公开征地拆迁计划和程序,使群众真正了解政策,理解和支持征地拆迁工作。东岸镇在征地过程中力争做到“四个讲清楚”,即:把修建公路的重大意义讲清楚,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把补偿标准讲清楚,做到家喻户晓;把解决问题的程序、办法以及责任人讲清楚,教育群众依法进行信访活动,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把有关法律法规讲清楚,教育广大群众依法办事,不能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干扰公路建设。同时东岸镇合理科学制定征拆安置方案,做到既符合政策,又顺应民意,合理合法,客观公正;既有科学性,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根据各村委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广泛调研、反复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补偿标准准额发放。在镇村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包茂高速建设取得了群众的普遍支持,在包茂高速互通区施工点旁边经营小卖部的店主潘茂二话不说,主动让出了自己店面后边的3间房屋给工程队住;村民潘伯寿还主动拆掉了自己20平方左右的猪舍;老党员、老书记黄乃洋更是主动走门串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还经常到施工现场察看,看着日渐成形的高速公路,他心里乐开了花,逢人便高兴地说:我们村通高速啦,以后的农副产品再也不愁卖了。的确,包茂高速开通后,对东岸镇的农业经济发展、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开发起着莫大的促进作用,群众无不欢呼雀跃,拍掌称快。
“一路高速经济腾飞民幸福,万家平安乡村谐和国殷康”,东岸镇村民满怀希望地憧憬着,走在包茂高速这条康庄大道上,经济更繁荣,人民生活更富裕、更幸福!
文/茂名晚报记者 朱杰祺 通讯员 甘军亮
图/茂名晚报记者 吴 昊 通讯员 甘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