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茂名日报社于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开展了“包茂高速全线行”全媒联动采访活动。在50天时间里,采访组驰骋万里,踏访了包茂高速公路沿线的7省(市、区)近20座城市,为抢抓“包茂机遇”探路,可谓一路艰辛一路歌,感触良多。现将他们的采访体会、所感所悟,集结成版,以此作为“包茂高速全线行”的终结篇。
全媒体记者在包茂高速起点采访。茂名晚报记者 岑稳
天下报人是一家
何康源
这次“包茂全线行”采访活动历时50天,跨越七省(市、区),行程13000公里。采访时间之长,难度之大,是我记者生涯以来绝无仅有的。要到一个个陌生的城市采访谈何容易,在茂名市委宣传部领导的指导下,“包茂全线行”采访活动每到一地都和当地宣传部门及报社联系,得到他们的配合和鼎力支持。现在回想起来,这次由内蒙古大草原到南海之滨的采访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包茂高速公路沿线宣传部门和报社记者的无私帮助,正可谓“天下报人是一家。”
在“包茂全线行”采访的首站内蒙古包头市,该市市委宣传部新闻处的工作人员一直和记者保持沟通,《包头日报》的两名记者更是全程陪同采访。因为他们的积极沟通,我们才能进入军工企业内蒙古一机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进行采访。在我们为寻找包茂高速起点在哪里而焦头烂额时,他们多方打听,带记者到交通局等多个部门了解。在革命圣地延安,《延安日报》的两名记者好像导游一样带我们了解延安革命史、探访安塞三绝,一直带我们到洛川县才离开。湖南湘西州《团结报》的谭必文记者和我们一起商量采访方案,然后一一和采访对象落实。他和我们一样带着行李上了采访车,每天早晨7点出发采访,晚上则就地住宿。《怀化日报》的杨玉捷是一名女记者,虽然我们采访的行程很紧凑,但她始终没有一句怨言。在我们离开怀化去桂林时,害怕我们走错路,她和司机亲自送我们到桂林龙胜县,才匆匆返回怀化准备第二天的采访工作。在广西梧州市,我们原计划是分头采访该市几个职能部门。没想到的是,在梧州市委宣传部和《梧州日报》记者的协调下,该市发改委、交通局、旅发委、商务局、投促局五个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一起来到梧州日报社会议室,与我们进行了一次座谈式交流采访,让我们感受到了“邻居”的热情。
另外鄂尔多斯、达州、广安、酉阳、贺州日报等地的宣传部门及报社给我们提供的帮助让我们一直无法忘怀。他们还有不但是我们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联络者,也是采访的参与者,甚至是我们的采访对象。他们为我们优化采访方案,联系采访对象。从他们的口中,我们得到当地最真实的资料。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才能发回一系列包茂高速沿线的报道,使得采访活动能够高效有序地完成。
在采访之余,我们还到包茂高速沿线不少报社参观学习,受益匪浅。包茂高速不但是茂名和沿途城市的经济纽带,也成了我们和沿线报社的友谊之路。
一张名片一座城
岑稳
包茂路上,马不停蹄。无论行走在新城康巴什、边城茶峒、革命圣地延安,或是在千年古都西安,我们都是这里的匆匆过客。矗立街头的雕塑是城市的标签,而街头一张张素未谋面的陌生面孔,却染上这方水土的独特气质,仿如一张张名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在陕西蒲城山西村,不少村民已经搬到新村居住,旧城堡显得古朴而略显冷清。当86岁的王老太太见我举起相机准备拍摄,下意识地理了理衣服,露出和善的笑容,然后端坐着面向镜头配合我拍摄。这一刻,无需言语,我能感受到老人对影像的尊重,对陌生客人的友善。也许在她意识中,自身仪容代表了山西村的形象,不能给村里丢脸。我立马改变了主意,原本蹲在远处构思用长焦抓拍老人干农活的自然神态,这时赶紧走上前挥手示意,用标准镜头正儿八经为老人拍了一组图片。老人很健谈,尽管我们语言沟通不畅,但依然能感受到村里人的淳朴。
走进鄂尔多斯,热情而富有朝气的内蒙古姑娘王琴为我们做向导。对于鄂尔多斯,对于康巴什新区,王琴了如指掌,刚一见面,就给我们介绍了许多百度以外的信息,人口、面积、民族等各种数据脱口而出。丰富的肢体语言,独特的讲解风格,能看出王琴对家乡的热爱,诚然是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王琴介绍鄂尔多斯博物馆时,我为她拍摄了唯一一张图片,很遗憾无法充分表现她阳光活力的一面,这也许是被她讲解所吸引,顾此失彼的缘故。近几天,王琴跟随旅游部门在包头、榆林等周边城市忙于推荐鄂尔多斯冬季旅游,每天不断更新微信,尽个人之力为城市代言。
湘西凤凰古城的热闹,未去之前已经耳闻。现代商业与古城文化能融合而互不干扰?这一直是我想探究的话题。熙熙攘攘的东正街一隅,一位街坊老伯在埋头读书,鼻尖几乎触及卷面,有如老僧入定。即便四周商铺林立,身边人来人往,却丝毫没打扰他阅读,闹中取静做到了极致。为了拍摄这张古城名片,我由远而近,变换着角度拍了十多张,直至距老人仅一米之遥,快门声依然没有影响其专注的神情。现代湘西古城,商业与文化依然能碰撞出火花。
驱车由北往南,窗外景色更替。快节奏的采访行程让我萌生过动中求静的念头。累了,可以放缓脚步,独处街头往往能发现更多的城市“名片”。作为包茂高速建设的见证者,我无疑应该为这方水土,为生活在这里的人,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影像。
包茂全线行,我们何尝不是茂名的一张名片!
游子方知家乡美
张越
包头、鄂尔多斯、延安……
一路走来,纵贯7个省(市、区),两跨黄河、长江,生平第一次见到雪花,让我着实领略了一番伟大祖国山河的壮美,和各地发展的蓬勃气象。
在内蒙古,“草原钢城”、“康老师”等地不仅用广阔的草原和同样广阔的人民胸怀震憾了我,更让我体味到了发展朝气——包头,“三次创业”让曾经的“草原钢城”焕发了新姿;鄂尔多斯,超前的规划让康巴什新区荣获了全国第一个城市核心区4A级旅游景区的称号。
在陕西,古老的文明与现代社会无缝融合,“古丝绸之路”更是演化成为了国家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
在四川,“三落三起”的韧劲精神给予了我坚持的勇气。
还有重庆、湖南、广西……
每到一处,鲜出远门的我,就有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眼不够看、心不够使——世界这么大,还好来看看……
可当我在异乡遥望茂名,不禁感慨且沉思——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但茂名能从中得到什么?为此,本人一路上参与创作并发表了多篇“包茂行观察”,就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茂名做了粗浅的纵横对比。原本是想,通过这样的对比,从其他城市的发展历程、现状中,寻找到我们的发展机遇和合作可能。可没曾想,就是这不到十篇的“观察”写作,却让我心中的茂名形象得到了梳理、发酵,一个美丽、甚至可爱的茂名形象,渐渐浮上心头。
那么,茂名美在哪?
要海,茂名有延绵220公里的海岸线;要山,北部有层峦叠嶂的巍巍群山;要人文,潘茂名、冼夫人、荔枝文化等正如花绽放;要发展,现代港口、高新产业、宜居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而且,美不仅在风景中,还在人身上——700多万同胞乡亲那向往美好、努力打拼建设家乡的心愿与行动,展现出来的更是一幅壮丽画卷。如果这样也无法从中发现美,也许,就是你心不在焉了……
摄影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你离得不够近。寻找美丽,需要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同时更需要你“靠近”去体会。靠近感受到温度,美丽会更加绚烂。本次“包茂高速全线行”大型采访活动取得的巨大的成功,个人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在那”——在现场了解一个城市,比任何方式来得更直接、更真切。因为近,所以美。
而作为一名记者,面对着自己的家乡,如何“接近她”去发现美,并把这些美呈现给我们的读者,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作为一个茂名人的义务——谁人不说家乡美,谁人不想家乡好?
为此我愿意,从明天开始,踏遍茂名的山山水水,找寻那令人振奋的美景,和勤劳且温良恭俭让的茂名人。记下来,传出去……
全媒体记者到延安日报社交流学习。茂名晚报记者 岑稳 摄
“走出去”也应成为“新常态”
邓义深
包茂行之设想,缘于一次同事的“把盏品香茗”。一番“天南地北”之后,大家的话题转到了“包茂”。自2013年6月包茂高速茂名段动工建设起,我们的目光从未离开过这项工程的点滴进展——两次开展“包茂高速茂名段沿线行”、聚焦关键节点、探究“包茂速度”……如今大道将成,我们该干点什么?“走出去,来一次包茂全线行吧!”事后,有同事开玩笑:茶可清心,亦易催梦,灵感也多些。
做记者,梦想要有,胆儿也要有,万一实现了呢?于是,经过近半年筹划准备,一个“全媒联动驾车走包茂”的构想成型,一个全新的组合团队于10月18日启程,历时50天采访,行程过万公里,发稿近50篇。如此漫长的“走出去”采访,无论是团队的每一个记者,还是在茂名媒体的发展史上,都是前所未有。如此高密度聚焦“包茂”,产生了不小反响,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目标。回首这段经历,我常常在想,面对日新月异的传媒环境,地方媒体更应勇于尝试,敢于多做从未做过的事,“走出去”也应成为新常态。
这是一次奇妙的采访。从满地金黄的草原包头,到薄冰盖湖的鄂尔多斯;从灯火如醉的紫阳,到如诗如画的湘西;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到骑楼冠中国的梧州,我们感受到了包茂沿线城市别样的风情别样的美。从呼和浩特的茂名商人,到延安洛川的老广大院;从洛川直运茂名的苹果,到达州直通油城的物流;从蒲城的高力士古墓园,到芷江的飞虎队纪念馆,我们体会到了包茂沿线城市与茂名关系之亲近。从产城融合建新区的包头,到削山平地造新城的延安;从四面沟通而长久繁荣的西安,到天堑变通途客似云来的酉阳;从小创新带来金桔大发展的阳朔,到开先河打造粤桂新特区的梧州,我们看到了包茂沿线城市开拓创新所带来的发展活力……三千余公里长的包茂高速雄伟“身躯”背后,是广阔的内陆腹地,从北到南将20多座城市串联成线,连接起15个经济带(圈、群),无论是旅游还是农业,无论是人流还是物流,无论是合作还是对接,都隐藏着无限机遇。在强调抓机遇促发展的今天,在突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包茂终点及全线唯一沿海城市的茂名,应当更多的主动走出去,在“走出去”中发现“包茂机遇”,扩大“包茂效应”,在“走出去”中更多地“引进来”,加快发展。
这是一个梦想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还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对于记者,敢于梦想,大胆地走出去,才能突破有限的视野。对于媒体,勇于创新,创造条件走出去,才能扩大影响力和在竞争中立足。对于城市,善于合作,主动地走出去拓展市场腹地,才能推动经济更快发展。
责任心让我们坚持走到了胜利
闵灿
历时50天的“包茂高速全线行”采访活动顺利结束了,参与报道的采访组从包头一路采访回到茂名,沿途踏访了7省(市、区)近20个城市,行程约13000公里。这是茂名日报社自创刊以来所主办的一次最大型的跨地区采访,采访组也因此创下了茂名日报社距离跨度最大,时间最长等采访记录。
很幸运,我能够作为采访组中的一员参与了全程报道并见证了活动圆满结束。从北到南,连续50天高强度的采访,对每一位参与采访报道的记者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是什么让我们坚持下来,去完成这个艰巨的采访任务?一路下来,体会最深的是大家坚韧的毅力以及强烈的责任感,才使得此次采访任务得以圆满完成。
考验主要来自客观因素,例如,南北的饮食差异,就是我们这个采访组首先需要克服的难题。前期,采访组就由于水土不服,引起了身体不适。为了确保采访任务顺利进行,个别组员都靠服用预先准备的药物来对抗。寒冷的天气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虽然备有御寒衣服,但文字和摄影记者在做笔录或者进行摄影时,厚厚的手套反而成了累赘,他们的手经常因为长时间暴露在外冻得红通通的。我们白天要深入到采访点挖掘素材,晚上则是匆匆吃完晚饭伏案写稿。就是这样,也没有人提出要停下来休整,个别记者甚至带病连续“作战”。大家都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的天气会变得更冷,休整将会直接影响到往下的采访行程,只有坚持,才不会拖后腿。
期间的采访过程也不总是顺利的,经常会遇到了许多突发的情况。记得在蒲城探访高力士墓的时候,采访组在山路上辗转了几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但原本对外开放的高力士墓已经被当地有关部门砌起了围墙,准备开发成旅游景点。经指引,我们驱车前往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希望能协助采访。该部门负责人答应帮我们联系守门人,却一直联系不上,我们只好又重新回到原点等待消息。这个时候已经是中午两点多了,大家的肚子开始抗议,只好到附近小卖部买了些干粮,草草充饥。在此期间,我们和周边的村民拉家常,收集采访素材。从村民口中得知一条线索,守门人就居住在前方不远处,大家又开始兴奋起来。然而,当我们找到那位守门的老伯表明来意时,老人家却表示没有接到上级部门通知,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回绝了我们的请求。百般无奈,只好收拾器材准备返回驻地。经过先前购买干粮的小卖部时,事情却又有了转机,原来店主是村里的干部,他得知了原委,热心地前往交涉拿到了大门钥匙,并陪同我们进入了高力士墓参观采访,我们也因此如愿地完成了采访任务。采访完回到驻地,天已经黑了。事后,大家开玩笑说,幸好没有放弃,这样的采访,颇有刘备三顾茅庐的味道。
50天的行程,类似的困难还出现过很多次,每一位采访记者都没有轻言放弃,正是因为大家这种坚韧的毅力以及强烈的责任感,才使得此次采访任务得以圆满完成。
风光无限美 望君早游赏
甘杨松
包茂高速公路(编号G65)是国家高速公路第七个纵线,起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终点为广东省茂名市。这条贯穿内蒙古草原和南海之滨的纵向高速公路,全长3130公里,沿途的风光美景众多,深深的印记在我的脑海里。
内蒙古包头市赛汗塔拉城中草原,总面积770公顷,其中草地就有380公顷。深秋的草原披上了一层金黄的外衣,在瑟瑟秋风的吹拂下,犹如泛起金黄色的波澜。在暖暖的阳光照耀下,当地市民或骑着自行车,或步行在平坦的绿道上,穿梭于金黄的草海之间,享受着运动带来的乐趣。
鄂尔多斯市,我来了。温暖的阳光沐浴着这座新兴的经济旅游城市。响沙湾地处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境内,距包头市以南50公里,属于沙漠类自然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景区,以“这里的沙子会唱歌”而闻名。沙子干燥时,游客攀着登上“银肯”沙丘顶往下滑溜,沙丘会发出轰隆声,轻则如青蛙“呱呱”的叫声,重则像汽车、飞机轰鸣,像一曲激昂澎湃的交响乐。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被称之为“沙漠之舟”。骑上骆驼,泛舟沙海,开始慢慢向沙漠深处走去,一望无际的沙丘此起彼伏,金灿灿的大漠雄浑壮观。
延安,历史上是红军长征的终点,以及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故被视为“革命圣地”。"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文学家贺敬之用诗句深情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宝塔山、彩虹桥、延河水,几乎成了延安的代名词,作为中国革命的标志,历史文物和现代革命文物星罗棋布,交相辉映,不断地吸引着游人向往。
湘西州,包茂高速公路也能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气势恢宏的矮寨特大悬索桥位于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镇境内,距吉首市区约20公里,是国家重点规划的8条高速公路之一,包茂高速矮寨大桥主跨跨径1176米,腾云驾雾距谷底355米,是世界跨峡谷长度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极大地改善湘渝两省市的交通现状,对两省市乃至中西部的对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包茂高速公路沿线还有很多靓丽景色,难以一一尽数。出发吧!朋友们,相约三五知己,自驾车的亲身感受包茂高速公路沿线的美景,将会给你们带来五彩缤纷的回忆。
总顾问:梁志钊 吴土新 潘胜
总策划:廖述毅 赵志明 李靖锋
杨建华 李黔
总指挥:黄策
总统筹:吴捷 邓义深
统 筹:何康源 孙广宇
执 行:茂名日报社“全媒联动”
采访组
★本大型专题系列报道同时在《茂名日报》、《茂名晚报》、茂名网、茂名日报官方微博及官方微信(微茂名)、掌中茂名、茂名报米花等媒体刊载,敬请读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