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新闻网讯市博物馆自本月10日改造完毕重新开放以来,以崭新的面貌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前天正好是双休日,记者在市博物馆看到,前来参观的市民比以往明显增多,很多是一家老少前来观展。该馆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天观众数量要比整体改造前提升8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市博物馆开放10天来共接待观众8000人(次),观众主要以一家大小和学生、退休人员为主,另外还有一些外地游客。
首个临时展览让您了解茂名历史
茂名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据史载,约45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茂名境内已有人类文明的痕迹。几千年来,茂名的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用他们的智慧,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同时也为茂名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据统计,全市境内共有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等不可移动文物808处,其中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全市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名街2条;有可移动文物100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66件,三级文物1045件;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项目3个、省级15个、市级38个、区(县)级25个。
市博物馆重新开放后的第一个临时展览--茂名文化遗产摄影作品展,就很好地全方位展现了这些历史建筑,特别是文物保护单位的独特风格以及我市劳动人民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精湛技艺。观众通过观看图片作品展,可以更好地了解茂名的历史文化,激发大家爱家乡、爱茂名、爱祖国的热情。
同时还有一个临时展览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展”。以上两个临时展览将展至10月中旬,完全是免费开放。
馆藏文物“活”起来
市博物馆重新开放后,除了面貌焕然一新外,馆内常设的展览《茂名馆藏历史文物陈列》和《茂名民俗风情展》也进行了升级改造。其中《茂名馆藏历史文物陈列》展出的文物达200多件套,比原来增加两倍,并重点介绍茂名的历史沿革和重要文物,主题更加突出。此外,还采用了博物馆最新的沿墙通柜、半通柜和独立展柜,配合声光电、场景陈列手段,如自然部分就制作了能动和发声的仿真恐龙和白垩纪恐龙时代的生活场景;在独木舟展柜旁还制作了一棵仿真古树,使展出的文物活起来。
而在《茂名民俗风情展》中采用大量的实物和巨幅家农耕油画背景复原了茂名地区的传统农耕和生产、生活场景,特别是在水碾作坊的场景中,除按原貌1:1的比例将水碾作坊装配复原外,还采用了现代的动漫技术还原了水碾的建造方法、工作原理、碾米过程等,使观众在参观时有身临其景的感觉,既了解了茂名的历史文化,又学到了知识,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此外,还增加了现代科技设备,每层展厅都采用多媒体播放和电子触摸屏等设备,并免费提供无线上网。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希望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
市博物馆馆整体改造后,已成为我市公益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是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了解茂名历史文化、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场所。市博物馆方面希望有更多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多走进博物馆,多组织各高校、中小学校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同时市博物馆也欢迎一些博物馆、历史或酒店、旅游专业的学生到市博物馆当志愿者或实习,在博物馆里可以当讲解员、近距离接触文物、组织开展活动等。
据悉,市博物馆的开放时间是:除了每周星期一闭馆外,其余每天上班工作时间(含双休日)均对外免费开放,包括今年国庆假期照常开放,欢迎广大市民参观学习。
茂名日报 记者 吴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