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往事】战火中的铿锵玫瑰

2015-09-03 13:13:09  [来源:茂名新闻网]    
字体:【

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邱惠文、黄鹄和中国千千万万参加抗战的革命志士一样,浴血奋战,无私无畏,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历战火的磨砺与洗礼,她们从一名进步学生成长为一名有追求有信仰的共产主义战士。七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满怀爱国热情、在战火中顽强盛开的铿锵玫瑰,在风雨岁月中依然绽放着一种生命之美。

在我市的离休干部中,目前最长寿的就是邱惠文大姐了。日前,记者来到邱大姐的家中拜访她。今年103岁的邱惠文除了耳朵有点背,行动不太方便外,思维清晰,说话有条不紊,戴上眼镜仍能读书看报。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她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她对记者说:“父亲在我出世前就被官吏恶霸害死,母亲在我三岁时死于鼠疫,是党组织培养教育了我,共产党比我的亲生父母还要亲!”

51

今年103岁的邱惠文

52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邱惠文

邱惠文,1913年出生,信宜人。1939年,邱惠文报考了信宜抗日动员委员会妇女救护队和乡村工作队,投身抗日救国运动。1940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征途上,她曾路经香港到越南,后辗转到云南回到粤西地区工作。19633月被选为信宜县副县长,是信宜解放后第一位女副县长。离休后,她回到茂名定居,与儿孙一起生活,安度晚年。

投身抗日救国运动

1913年农历九月初七,邱惠文出生在信宜怀乡一个贫苦家庭。由于父母早亡,童年的她过着衣不裹腹的悲惨生活。在她10岁的时候,伯母将她许配给一个精神有问题的男人。邱惠文长大后,为了挣脱封建买卖婚姻的枷锁,毅然从家里逃婚出来。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怀着一腔救国热血,1939年,邱惠文报考了信宜抗日动员委员会妇女救护队和乡村工作队,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她被分配到合水区,组织发动妇女,逐家逐户去宣传抗日救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揭露日寇罪行,提高妇女、青年对抗日救国的认识,动员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参加学军事、学救护的训练。1940117日,邱惠文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两次假扮夫妻掩护革命同志

1943年春,日军占领了广州湾(现湛江市),党组织安排邱惠文到南路特委机关做保卫工作。由于秘密时期地下党组织要求非常严格,要绝对保密,因此,革命同志间常以假扮夫妻或兄妹的身份来开展工作。

一次,特委兼雷州半岛特派员陈恩找到邱惠文,让她与余明炎同志假扮夫妻。那时的邱惠文还是一个大姑娘,听到这个安排,她羞得满脸通红,一时难以接受。陈恩说:“为了革命工作做戏嘛,共产党员要服从组织安排,你住一间房,他住一间房,你的房间放一些余同志的衣服,万一有情况可以骗过敌人,就这么定了,你不能有封建思想。”就这样,邱惠文和一个不太相识的男同志假扮了一段时间的夫妻,掩护了这位革命同志。

1945年南路抗日武装起义遭到挫折,敌人到处扫荡。邱惠文与董惠珍及一位电台的同志,在极端恶劣的形势下坚持斗争。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安排她到湛江(赤坎)远光小学教书,同时掩护湛江地下党领导刘炳燊同志。一天,组织派杨克毅同志找到邱惠文,要她与刘炳燊同志假扮夫妻,以掩护刘炳燊开展工作。当时,邱惠文正处在丈夫牺牲、骨肉分离的悲痛之中,这种安排令她非常难过,但她明白,党的事业高于一切,她擦干眼泪,强忍悲痛,服从组织的安排,第二次假扮夫妻,掩护革命同志开展工作。

丈夫被日伪军残忍杀害

1944年,组织上找邱惠文谈话,要她和在梅菉搞革命工作的梁毅同志结婚,并坦言相告梁毅人品好,热爱革命事业。邱惠文获悉,素未谋面的对方已经结过婚,前妻有精神病,且育有一子一女。起初她怎么也不肯答应,但最后还是以大局为重,服从党组织安排,与梁毅结为夫妻。

与梁毅结婚后,两人在不同的地方从事革命工作,两三个星期才见一次面,每次都是短暂的相聚。19451月底,梁毅在廉江安铺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日伪军逮捕,敌人将他绑在一间祠堂里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守口如瓶,他怒视敌人说:“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坚如铁!”他昂首阔步走上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牺牲时年仅28岁。

忍痛将出生四天的女儿送走

梁毅牺牲时,邱惠文已怀有3个多月的身孕。几天后,她从战友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她对日本帝国主义更加仇恨。她强忍悲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革命工作。

女儿出生仅4天,邱惠文就不得不忍痛将女儿送到一间法国人开办的天主教会育婴堂。送走女儿的时候,她也知道凶多吉少,但实在是痛苦而无奈的选择。因为其时正处在起义失败的困难时期,敌人到处扫荡。为了革命,她惟有将女儿送到育婴堂。

解放后,邱惠文到湛江团委工作,先后多次到那间育婴堂寻找女儿,然而,每次都失望而归,女儿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件事成她心中永远的痛。

九十高龄写回忆录忆风雨人生

邱惠文说,每次回忆起与梁毅同志那段患难与共的岁月,她都感慨万千,梁毅那种爱憎分明、不畏艰险,对党无限忠诚,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永远激励着她。

2003年,九十岁高龄的邱大姐在亲人的鼓励下,开始撰写回忆录。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她完成了约三万字的回忆录《风雨人生》。书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和一行行饱醮深情的文字,记载着她不平凡的风雨人生。

20121021日,邱惠文大姐迎来了百岁生日。面对众多来宾,老人难掩喜悦之情,她说:“党和政府对我无微不至地关怀,是党养我到100岁,我非常感谢党和政府!”

 

61

今年89岁的黄鹄

62

1951年黄鹄与女儿合影

黄鹄,1926年出生于化州合江狮子墩村。1940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她参加南路抗日武装起义,编入指挥部政工队。历任化北工委秘书、妇女主任、粤桂边纵训练团区队指导员。解放后任化州五区区委书记、县妇联主任、中南地质局茂名勘探130队干部科长、茂名石油公司计生办副主任等职。198311月离休。

铿锵玫瑰,巾帼不让须眉,这些形容词用在黄鹄大姐的身上一点也不为过。1940年入党的她,是化县特支成立后首批入党的3名女同志之一。在残酷的斗争形势下,在另2名女同志脱离党组织的情况下,她仍然坚持斗争,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百折不挠,为抗战工作奋不顾身,英勇顽强。近日,记者来到黄鹄大姐的家中,倾听她的回忆和感悟,触摸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化县特支首批女党员

黄鹄原名黄秀娟,192616日出生于化州(化县)合江狮子墩村一个农民家庭。1933年,黄鹄才有机会进入学校读书。1940年,大革命失败后,化州合江成为恢复革命最早的地区之一。陈兆荣等共产党员以俭朴小学(现在的健朴小学)为地点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黄鹄还清楚地记得,她当时的语文老师叫陈光,是一名共产党员,上语文课时,陈老师为大家讲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到了晚上,学生们在学校点起火把,高唱抗日救国歌曲,操场上火光冲天,歌声嘹亮,非常振奋人心!”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黄鹄依然心潮澎湃,记忆犹新。

1939年,黄鹄正在外婆家的石塘村小学上补习班,正巧听说张炎将军回高州招募学生军,但因为年龄不够,黄鹄并不能报名。但她并没有轻易放弃,很快她就了解到,张炎的妻子郑坤廉(共产党员)正在组建服务队,为战地军人提供军服装备。兴奋的黄鹄和一名比她大两岁的女同学偷偷跑去报名参加考试。由于考试要用的是老式的木头机床,黄鹄因为年龄小,双脚够不着机床的踏板,考试未能通过。得知这一消息,黄鹄难过得哭了起来。见此,负责考试的一位主任亲切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轻声安慰她,并且向黄鹄承诺:“等你长大了我一定招你!”

正是少年时代的这些经历,让黄鹄的心里埋下了爱国的种子。19408月,在中共南路特委领导下,化县特支(特别支部)成立,书记叶信芳、组织委员莫芸、宣传委员周斌。在莫芸等革命同志的影响下,194012月,黄鹄与另两名女生黄秀英、黄丽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仪式选择在一个晚上在学校老师宿舍秘密进行,在莫芸的主持下,3名女同志举起右手,面向东方庄严宣誓,她们成为化县特支成立后第一批女党员。特支成立后,化县成立了黄槐小学、俭朴小学2个党支部,黄鹄是俭朴小学第一个女党员小组组长。

为抗日起义积聚力量

1942年,黄鹄协助化北负责人李鸿在林尘白塘小学任教,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43年夏,中共化县特派员陈醒亚到白塘小学秘密召集会议,会上传达了当前的严竣形势,并布置了新的任务,决定派董子湘通过关系转入雷师去任教师,搞内线工作;黄鹄、李锋一起考入雷师以读书为掩护,搞学生运动。

1944年下学期中旬,黄鹄 、李锋、董子湘等人开展反宋学潮。利用学生委员会学委专栏,将校长宋其芳吃教师空额,拖欠师生粮食补贴,贩卖鸦片等罪恶公布于众,激起了广大师生的义愤。当广东省督学来校视察工作时,李锋把公布的原件报给督学。不久,广东省教育厅下文撤消宋其芳雷州师范学校校长的职务。与此同时,黄鹄在学校秘密宣传发动积极进步同学,组织地下游击小组、地下军,开展政治学习和军事知识训练,为抗日武装起义积聚了力量。

冒着生命危险送情报

194519日,黄鹄、董子湘、李锋等三人从化北雷师到化南良光红埇农场参加了南路化吴廉抗日起义,当时成立了化吴廉人民抗日武装指挥部,黄鹄被编入了政工队,指挥部总指挥是陈醒亚。

124日,各地起义队伍在廉江白腾会师。司令部决定,主力北上攻打反动据点。陈醒亚总指挥指派黄鹄为联络员,要她立即上化北通知李锋的队伍起义,配合主力的军事行动。陈醒亚把一封亲笔信放在一条竹杆子里,说:“你上去见到李锋传达司令部的指示和交了我的亲笔信,你的任务就完成了。”他还特别叮嘱黄鹄:路途艰险,万一遇上敌人搜查,先把信件吞掉,绝不能落在敌人手里,这是我们的军事机密。陈醒亚还派了化北交通站站长劳俊的侄子劳英(世德学校学生,已参加张炎起义)给黄鹄当向导。

25日吃过午饭后,黄鹄和劳英立即起程赶路北上。为了躲开敌人的岗哨,她们选择走山间小路。山路崎岖难行,黄鹄的脚磨出了一个个水泡,流出来的血水把脚上的布鞋都浸湿了。两人忍着饥饿、疲惫和疼痛,直到晚上十点才到达目的地。与李锋见面后,黄鹄向他们传达了司令部的指示,将陈醒亚的亲笔信交给李锋,圆满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1944年农历12月下旬,即起义部队到达中垌的当晚,司令部决定放弃进攻高州,改为分兵两路,西进廉博边,张炎所部同陈醒亚独立大队向灯草前进;司令部则率一、二支队及罗明大队向廉江三合前进,参加风流水战斗。

金秋玫瑰留余香

198311 月,黄鹄离休了。但她离而不休,担任茂油公司关工委河东分会主任、茂名市老促会理事、茂名市老战士联谊会常委兼茂石化分会秘书长、副会长,化州市老战士联谊会顾问等职,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及中石化“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称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2011年黄鹄获得了“健康老人”的殊荣,践行了党中央对老干部“健康长寿”的期望。

走过了风雨沧桑,经历了硝烟洗礼,如今89岁的黄鹄仍然心系祖国未来,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最近,她的回忆录《鹄韵芬芳》出版了,书中记录了那段充满硝烟的历史和参加茂名油城建设的艰辛历程,读者仿佛看到了一朵生长在硝烟中的带刺的玫瑰,迎着风雨傲然生长,绽放着鹄韵的芬芳。

茂名日报记者 陈丹丹  通讯员 何廷慈   实习生 董雯玮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