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希:消费主权时代到来 中国不能总以土豪形象示人

2016-03-07 13:24:03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字体:【

  导读: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拉开了序幕。3月6日下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著名财政专家刘尚希做客搜狐演播室,接受搜狐读书独家专访,就大家关注供给侧改革、国家监管制度和房价与城镇化关系等话题,详细解读今年两会与“十三五规划”中备受关注的财政热点。

  (搜狐财经思想库:让思维有乐趣,让思想有力量!汇集顶尖财经智慧,分享深刻透彻的调查研究,旨在普及常识,为网友提供思想洞见和专业分析。)

  文/刘尚希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政府工作报告三变化:重质量、重创新、重民生福祉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分为2015年工作回顾、“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2016年重点工作三部分,也传递出未来中国经济走向的一些新信号。

  访谈中刘尚希表示,这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跟以往相比,有很多创新之处,如对经济增速的趋缓给出了明确的数字指标,即6.5%―7%,“以往都是说7%左右,这一次给出了明确的信号,就是6.5%―7%这个区间范围之内。”从“十三五”来讲,未来五年平均每年达到6.5%,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GDP比2010年要翻一番,有了这个基础,居民收入翻番也就有了保障,“从这点来看,我们对速度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既要保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这是跟以往的不同点。”

  除了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外,刘尚希表示,强调“创新引领发展”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包括企业创新、产品创新、技术要创新,其实最根本的还是要营造一个好的体制机制的环境。”

  “这次提出来的要构建发展新体制也要通过创新去实现,对政府来讲,怎么样构建一个发展新体制,这是政府创新最根本的任务。 ”

  刘尚希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点不同即在于对民生福祉进一步地强调,并提出了一些明确的目标。“要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项目清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 社会保障制度。以前只是说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一次提出了要搞一个基本公共服务的项目清单。也就是将政府的责任清单进一步地具体化了。”他认为,这样的措施可以给老百姓一个明确的预期,了解政府要从哪些方面提供公共服务,而不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有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真正落地。

  改革已到“深水区”:中国不能总以土豪形象出现

  对于当前中国改革已经进入 “深水区”的说法,刘尚希称,这意味着中国改革的进程会越来越复杂,难度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和过去相比,改革的内涵已经有很大的区别,不再是同一个概念了。

  “我们过去的发展考虑的就是经济增长,吃饱饭就叫过日子,现在吃饱饭不能算过日子了,你还要吃喝玩乐,这些方面都要有。除了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不能像动物一样地生存,还要有精神生活、有文化生活,这是现在的发展。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我们现在的发展是一个全方位的、整体的发展。如果我们只是有钱,人家只会把你看成一个土豪,是不被真正尊重的。”

  “中国作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你不能总是以一个土豪的形象出现,在其他方面也要发展,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与发展相适应,改革就不能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去改革。”

  消费者主权时代:大数据监管或能恢复百姓信心

  谈到当下大热的“供给侧改革”话题,刘尚希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告诉大家不必纠结于这个概念,从我国38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来看,供给侧的改革一直都在进行。

  “农村改革解决了吃饭问题,城市改革解决穿衣问题,现在大家的消费水平上来了,生产跟不上消费需要,你不能引领消费,更不能去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所以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使我们的供给更加符合老百姓的需要。”

  谈到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刘尚希认为这与监管机制密不可分,“像奶粉的问题,大家为什么买国外的奶粉?那是对国外奶粉品质的一种信任,认为国外对这种奶粉的标准要求比较高,监管比较严格。”

  “我觉得现在与其说对消费品没有信心,还不如说对中国的监管缺乏信心。”他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与我们多年来形成的的理念有关,“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从过去短缺的时代到相对过剩的时代,这个时间并不长,因此我们长期有一种倾向,就是说生产者比消费者更重要,对生产者的保护看得更重。”

  谈到怎样让政府的监管使老百姓更放心,刘尚希说,这要依赖于监管体制的改革,监管能力怎么样提升。“不光是天天说加强监管,要落到实处,监管实际上无处不在的,怎么真正做到检测监管不留死角,没有空白点。让老百姓吃的、用的、穿的、行的统统都是能放心的,那么这个监管恐怕不是说抽查一下,而是要运用大数据对所有生产的商品、所有提供的服务都进行监管。”

  他认为,现在的社会要更加强调消费者主权,只有真正在整个社会从理念、规章制度到法律,都把消费者主权摆在首位,政府的监管会才能真正地强化,生产者也不敢再麻痹大意,“国外对消费者造成了一些损害,罚款是非常重的……我们过去穷怕了,所以好不容易办个企业要保护它,保护企业家、保护企业,保护他们正当的权益那都是应该的,但是任何企业提供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不能以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我觉得从这一点来讲,一个企业的生产如果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这样的企业就不应该存在,应该淘汰。”

  (来源于搜狐读书)

  更多内容见搜狐财经思想库,请扫下方二维码进入: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