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打造全新中关村文化产业

2016-10-11 07:44:41  [来源:茂名信息网]    
字体:【

  本报记者 徐蔚冰

  在数字时代下,文化产业从创意驱动的单轮走向了资本、科技的双轮驱动,VR、AR、AI等数字技术正在改写文化产业。

  近日,在由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关村(000931,股吧)数字文化产业联盟、中国侨商联联合主办,互联网实验室参与协办的中关村数字文化节高峰论坛上,分享经济、超级IP、大数据、一带一路等话题引起了与会嘉宾的广泛反响。国创会会长郑必坚认为,数字时代中传统文化需要向阳而生,依托新技术再次绽放强大的光芒,哺育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多重进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我们今天要弘扬的文化就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文化,要融合科技,促进发展,促进创新。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认为,文化产业已经走向创意产业的高端形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已经从技术、设计、故事、艺术的四个层次依次实现。滴滴出行副总裁王欣认为,分享创新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必须要有一种向死而生的精神。

  在中关村数学文化节的 “重聚首 再出发―2016中关村数字历史与未来论坛”上,互联网实验室联合创始人王俊秀表示,“中关村有几个特征:第一是少年成名,第二都是白手起家,第三是知识为王。中关村也在不断地演变,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现在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国际化。可能只有在中关村这样一个地方,能够有这种创新出现,可能跟它的基因相关。”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吕本富说:“可以将中关村分为三代,第一代是倒电脑时代,第二代是互联网浪潮,第三代是智能化和大数据。”

  天下互联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向宁说:“中关村是一种输出。第一是机制体制的输出,第二是精神的输出,第三是人才的输出。中关村在这样的大形势当中,恰恰又处于一个新形势的领头羊的角色。”

  在会易环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秀斌看来,“中关村如果按连接来划分,第一代的中关村是零连接或者无连接,后来互联网来了之后叫弱连接,现在进入了强连接的时代,中关村已经成了一个符号和品牌。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关村最大的特性就是包容,未来会更包容。”

  诚智汇达创始人兼CEO、大数据专家龚才春在《呼唤信用,大数据让我们更诚信》的主题演讲中指出,“我并不想说大数据是万能的,但是我们的社会太不诚信了,希望用现在的技术让社会变得诚信一点。”

  金融科技企业俱乐部秘书长钱�说:“创新的最大关键是机制,如果互联网金融想有一个快速发展,我觉得对员工的培训都是非常关键的。”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