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初创企业死亡揭秘
暖冬的深圳从昨天开始下起了大雨,接连两天的冬雨,也把深圳真正带到了冬季。路上满街臃肿的冬装,似乎告诉人们,今年的冬天将格外寒冷。对于智能硬件领域的创业公司来说,在这个已经到来的寒冬里,很难再开启冬眠模式。
早在今年初,就有业内人士预言,到2015年底80%的智能硬件团队会死掉。原因是大多数智能硬件企业目前都不盈利,靠烧钱活着,2015年下半年投资趋紧,使他们很难拿到下一轮融资。对于那些没有现金流的企业,等钱烧完了,现金流断了,就会迅速走向死亡。
其实,不光是硬件企业,包括技术平台、孵化平台、供应链、渠道销售等整个智能硬件产业链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发展不是十分景气。作为智能硬件行业从业20年的老兵,笔者服务的那家初创智能硬件公司也刚歇业,最近我也走访了不少初创智能硬件公司,看到了很多濒临死亡、或者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智能硬件初创企业,结合我的经验在此总结一下这些初创智能硬件公司的几种死法,以警示其他的智能硬件初创公司。
文中可能会冒犯一些TO VC模式的初创智能硬件企业,虽然他们现在看起来还活的好好的,但是不提升销量,不创造自己的盈利模式,不提高自己的造血机能,总有一天VC的钱烧完了企业也就挂了。
初创智能硬件公司死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1.闭门造车,不懂市场需求;
2.理想主义,不考虑成本;
3.不够聚焦,产品线太宽;
4.没有财务计划,乱花钱;
5.CEO决策独断专行,不讲民主;
6.只管设计,不考虑销售;
7.没有科学的库存管理,库存积压或者旺季缺货;
8.不做品牌建设,没有长远品牌投入;
9.只重视线上销售,轻视线下销售;
10.股东分家,自相残杀;
11.质量不过关,为出货放松要求;
12.没有盈利模式,靠讲故事忽悠。
一、闭门造车,不懂市场需求
我们看看周边的这些初创智能硬件企业在做产品立项和产品规划的时候,有几家做过市场调研和市场采样,都是几个联合创始人一拍脑袋就开始干了。比如小鱼在家,一个主打家庭视频的产品,售价2999元。这个slogan叫“三秒到家”的视频设备,搞了一个高大上的概念。外观设计也是土到掉渣,就像深圳山寨工厂做的一样,一个底座加一个平板电脑,号称家庭陪伴机器人,不就是用来和家里人视频的吗,竟然敢卖辣么贵,在此我是呵呵了。
笔者认为小鱼在线的产品并没有戳中用户的痛点,人造”刚需“。苹果的Facetime完全能够替代小鱼在家,甚至连QQ和微信的视频通话也可以实现这种需求。上面说小鱼在家的设计有点山寨,貌似说的过了一点,但是小鱼在家的设计实在是没有任何美感,外露的大摄像头和iPad mini大小的屏幕,就连唯一的技术特点―摄像头跟踪也是摄像头带着脖子转动,有一种原始版电影《Wall・E》主人公瓦力的感觉,其实就是模仿Jibo没仿成功。技术创新呢,看了半天产品介绍,完全没有找到。
也正是因为闭门造车制定了不切合市场的价格,脱离了尝鲜心理价位。当前智能硬件产品因为技术不成熟,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的原因并没有能够大规模被消费者所接受,只能说目前还是个市场培育阶段。科技评论人士评价小米手环能够成功的原因时指出,就是因为便宜,适合消费者马上买一个尝鲜,可以造成冲动购买。而小鱼在家以陪伴机器人的噱头进入尚未成熟的市场的时候以2299/2999元进入市场莫过于高估了市场接受程度,Jibo在国外以749美元能成功,并不意味着小鱼在家也会取得同样的成功。
实际上在这里只是举一个栗子,市场上还有很多初创智能硬件公司还有很多这样的闭门造车、拍脑袋做的产品,比如智能电饭煲、音乐沙发、智能马桶盖等等,有很多产品市场根本没有那个需求。
二、理想主义,不考虑成本
有很多初创智能硬件公司在做产品时为了考虑美观或者说小资文艺情怀,在产品用料、配件、包装等等方面不考虑成本,做出来的产品成本远远高于市场现有产品,这样的产品有什么竞争力。追求产品极致,追求品牌调性、追求顾客体验、追求工匠情怀,这些都没有错,但是在追求这些的时候自己是否应该想一想,一个没有品牌知名度的初创品牌,市场的竞争力在哪里?产品面世后你怎么卖?
一个初创公司老板告诉我,为了后盖一个工艺,他要增加十几块的成本,我就问他干嘛要增加这个,你成本增加的这个效果相差不大,到时候市场不会买单的。在这里奉劝各位初创公司老板,自己当家,钱要花在刀刃上。
暖冬的深圳从昨天开始下起了大雨,接连两天的冬雨,也把深圳真正带到了冬季。路上满街臃肿的冬装,似乎告诉人们,今年的冬天将格外寒冷。对于智能硬件领域的创业公司来说,在这个已经到来的寒冬里,很难再开启冬眠模式。
早在今年初,就有业内人士预言,到2015年底80%的智能硬件团队会死掉。原因是大多数智能硬件企业目前都不盈利,靠烧钱活着,2015年下半年投资趋紧,使他们很难拿到下一轮融资。对于那些没有现金流的企业,等钱烧完了,现金流断了,就会迅速走向死亡。
其实,不光是硬件企业,包括技术平台、孵化平台、供应链、渠道销售等整个智能硬件产业链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发展不是十分景气。作为智能硬件行业从业20年的老兵,笔者服务的那家初创智能硬件公司也刚歇业,最近我也走访了不少初创智能硬件公司,看到了很多濒临死亡、或者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智能硬件初创企业,结合我的经验在此总结一下这些初创智能硬件公司的几种死法,以警示其他的智能硬件初创公司。
文中可能会冒犯一些TO VC模式的初创智能硬件企业,虽然他们现在看起来还活的好好的,但是不提升销量,不创造自己的盈利模式,不提高自己的造血机能,总有一天VC的钱烧完了企业也就挂了。
初创智能硬件公司死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1.闭门造车,不懂市场需求;
2.理想主义,不考虑成本;
3.不够聚焦,产品线太宽;
4.没有财务计划,乱花钱;
5.CEO决策独断专行,不讲民主;
6.只管设计,不考虑销售;
7.没有科学的库存管理,库存积压或者旺季缺货;
8.不做品牌建设,没有长远品牌投入;
9.只重视线上销售,轻视线下销售;
10.股东分家,自相残杀;
11.质量不过关,为出货放松要求;
12.没有盈利模式,靠讲故事忽悠。
一、闭门造车,不懂市场需求
我们看看周边的这些初创智能硬件企业在做产品立项和产品规划的时候,有几家做过市场调研和市场采样,都是几个联合创始人一拍脑袋就开始干了。比如小鱼在家,一个主打家庭视频的产品,售价2999元。这个slogan叫“三秒到家”的视频设备,搞了一个高大上的概念。外观设计也是土到掉渣,就像深圳山寨工厂做的一样,一个底座加一个平板电脑,号称家庭陪伴机器人,不就是用来和家里人视频的吗,竟然敢卖辣么贵,在此我是呵呵了。
笔者认为小鱼在线的产品并没有戳中用户的痛点,人造”刚需“。苹果的Facetime完全能够替代小鱼在家,甚至连QQ和微信的视频通话也可以实现这种需求。上面说小鱼在家的设计有点山寨,貌似说的过了一点,但是小鱼在家的设计实在是没有任何美感,外露的大摄像头和iPad mini大小的屏幕,就连唯一的技术特点―摄像头跟踪也是摄像头带着脖子转动,有一种原始版电影《Wall・E》主人公瓦力的感觉,其实就是模仿Jibo没仿成功。技术创新呢,看了半天产品介绍,完全没有找到。
也正是因为闭门造车制定了不切合市场的价格,脱离了尝鲜心理价位。当前智能硬件产品因为技术不成熟,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的原因并没有能够大规模被消费者所接受,只能说目前还是个市场培育阶段。科技评论人士评价小米手环能够成功的原因时指出,就是因为便宜,适合消费者马上买一个尝鲜,可以造成冲动购买。而小鱼在家以陪伴机器人的噱头进入尚未成熟的市场的时候以2299/2999元进入市场莫过于高估了市场接受程度,Jibo在国外以749美元能成功,并不意味着小鱼在家也会取得同样的成功。
实际上在这里只是举一个栗子,市场上还有很多初创智能硬件公司还有很多这样的闭门造车、拍脑袋做的产品,比如智能电饭煲、音乐沙发、智能马桶盖等等,有很多产品市场根本没有那个需求。
二、理想主义,不考虑成本
有很多初创智能硬件公司在做产品时为了考虑美观或者说小资文艺情怀,在产品用料、配件、包装等等方面不考虑成本,做出来的产品成本远远高于市场现有产品,这样的产品有什么竞争力。追求产品极致,追求品牌调性、追求顾客体验、追求工匠情怀,这些都没有错,但是在追求这些的时候自己是否应该想一想,一个没有品牌知名度的初创品牌,市场的竞争力在哪里?产品面世后你怎么卖?
一个初创公司老板告诉我,为了后盖一个工艺,他要增加十几块的成本,我就问他干嘛要增加这个,你成本增加的这个效果相差不大,到时候市场不会买单的。在这里奉劝各位初创公司老板,自己当家,钱要花在刀刃上。
(责任编辑:HF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