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资本:极具特色的行业型VC母基金 选择最优秀车队
隶属于清华控股金融业务板块的紫荆资本,是清华控股母基金的管理机构,是一家专注于提供私募股权母基金(PE Fund of Funds,下称母基金)的金融服务商。 紫荆资本于2012年在原清华控股投资部的基础上更名并组建,仅三年的时间,其表现足以令人侧目相看。无论是丰厚资本、启赋资本、高榕资本、弘晖资本等这些市场新锐VC2.0,还是BAT团队出来自立门户的优秀创投机构,目前,紫荆资本全部已有布局。 作为一家运营母基金的专业投资管理机构,紫荆资本意欲打造为行业型的VC母基金。

专注:打造最有特色的行业型VC母基金
紫荆资本组建成立后,形成了以清华控股母基金为主的紫荆系私募股权母基金的投资、管理和运营平台。首支基金设立两年来,紫荆资本合作的GP团队达30多个,已投基金近50支,行业则涵盖了TMT、医疗健康、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成为最有特色的行业型VC母基金。
区别于市场上钟情传统老牌VC/PE的母基金,紫荆资本更青睐于新锐基金团队,即所谓的VC2.0,其在紫荆资本官网上的合作GP名单中,占据了绝对主力。
“紫荆资本就是要致力于成为行业型的VC母基金,通过筛选国内市场上最专业的行业型基金,进行组合配置。”紫荆资本董事总经理李国文向投资中国网记者介绍,“我们所投存续的基金,比如红杉资本、启明创投、北极光等,不超过10家,其他都是近两年涌现出来的团队。”
重点布局有特色的、特别是专注于行业的子基金,即是现阶段紫荆资本的投资策略。事实上,这样的定位在紫荆资本成立之初即已形成。当时紫荆资本团队进行了半年多行业调研,对业务定位进行探讨和梳理。从战略角度,做母基金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一个影响力更大、协同性更好、带动效应更强的业务。但在执行层面,则一定是一个标准意义的市场化母基金,盈利是第一位的。按照行业经验,越往前端收益越高,恰好紫荆资本团队过往的经验又足以覆盖。所以,最终梳理出来的结果是,紫荆资本母基金要成为行业型的VC母基金,专注于一个行业或细分领域的VC阶段的基金。
这样的选择背后不乏带有清华系浓厚的产业情节。紫荆资本脱胎于清华控股,作为清华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清华控股旗下产业涵盖多元化综合孵化器、科技产业、创新服务、科技金融、创意产业、现代教育产业集群。目前,清华产业掌控着超过1700亿实业资产和超过2000亿的金融资产。一脉相承,紫荆资本更关注技术型、创新型的项目。
另一方面,紫荆资本团队是在体系内部将直投团队融合打造而成,也就是说,这个团队具有一个天然的基因,每个人都是做直投出身,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会更多地从产业端而不是资金端去看行业。
“这两个大背景,决定了紫荆资本对早中期创业项目更感兴趣,也是我们最擅长的。”李国文表示,总结而言,紫荆资本即是运用对行业和产业的深刻理解,发挥清华大学科研和产业资源优势,利用管理团队十余年一线直接投资的成功经验,前瞻性地发掘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内有爆发性的增长点。
策略:选择赛道和最优秀的车队
作为母基金,配置是重点要解决的事情,“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行业选择,即选择什么样的行业,有没有选择到最有潜力的领域。选择好赛道后再选择其中优秀的赛车队。”李国文表示。
因此,紫荆资本投资团队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做研究,看每一个细分行业在基金存续期内是不是最有潜力,是不是最能够带动整个行业经济向上发展。
据投资中国网了解,目前紫荆资本按行业分类,每个行业持续关注近百家管理公司,精挑细选每个行业最优秀的GP,构建赛道里最优秀GP的投资组合,只投最优。
“真正的能力在于找赛道,然后才能找这个赛道里有没有最牛的人。”李国文认为。
在具体投资方面,过去3年时间里,紫荆资本不断完善,形成了基金筛选体系和评价方法,长期跟踪市场上几乎所有GP的动态,并建立一个内部数据库。
紫荆资本会考察基金管理公司情况、相对同类型基金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团队的经验专长、资源获取能力、利益捆绑机制、过往的投资业绩、投资和决策流程等因素。
相对而言,有三个因素比较重要。第一,投资逻辑,紫荆资本只投行业型的VC,会考量GP的投资逻辑是否与紫荆资本一致,是否对所在行业和领域有深刻的认知,并建立起完整的令人信服的投资原则和方法论。第二,业绩,不以赚过多少钱、做过多少轮基金为衡量标准,着重考察过去的投资行为是否验证了投资逻辑的正确。第三,资源变现能力,包含三点:必须得有资源;要有资源整合的能力;基于前面两点要有非常好的执行力,拥有这三点,就判定为具备了资源的变现能力。当然,最终决定投不投,则要综合各个因素进行评价。
目前,从BAT团队走出来的最优秀的创投机构,紫荆资本全部已有布局。曾为百度七剑客之一的九合创投王啸、腾讯出来的追远创投刘成敏、阿里走出来的阿米巴资本赵鸿,原盛大谭群钊和巨人网络岳�参与创建的丰厚资本,皆是紫荆资本按照上述维度挑选出来的团队。这些机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知名产业集团高管设立,资源丰富,天然有获得项目的能力,核心人员有较深的产品运营经验。 此外,传统投资机构里走出的明星投资人,比如IDG走出的高榕资本张震、鼎晖投资出来的弘晖资本王晖、维梧资本出来的济峰资本赵晋,“他们已经用自己过往的经历验证了自身能力,也很专注地只做一个领域的事,这种团队也是紫荆资本比较喜欢的。”在此方面,紫荆资本重点关注在原有优秀机构走出来的创业团队,这样的团队经验丰富,拼劲更强,且已积攒了一定的项目资源。 创新:在VC难以触碰的领域主动创造
紫荆资本的另一大优势,则是凭借其背后的产业背景及团队经验,在一些VC难以触碰的领域也能培育出一批优秀的团队。
例如,汽车行业在整个GDP里面占的产值近十个点,但如此大的行业里,VC却很难找到投资机会。清华大学在汽车电子领域具有先天的优势,紫荆资本在清华汽车研究院的基础上,以研究院的团队为班底,支持培育出了清研资本,专门投资汽车领域,包括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等。
再如核能应用,清华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核电技术和应用的高校科研院所。实际上,核技术的应用特别广泛,如物理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工业、农业和社会安全等,常见的比如医院X光检查、集装箱检测等,具有大量的应用空间。基于此,紫荆资本也支持了合作的团队在这一领域耕耘。
除此之外,紫荆资本也在市场上挖掘机会。投资中国网获悉,当年傅哲宽自立门户组建启赋资本后,在紫荆资本的支持下打造出了中国最大的甚至也是唯一一个新材料投资团队。
目前,紫荆资本母基金的配置结构中,60%以上为行业型VC基金,20%-30%为综合性及并购基金,10%-20%会做直投或跟投类项目。“投资综合类基金、并购基金、跟投和直投的主要目的在于平滑基金的现金流,一支优秀的母基金应呈现出稳定向上的收益曲线。这也是基于紫荆资本团队的优势,在机会的识别和把握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和能力,从而抓一些机会,作为组合中的小部分配置。”李国文表示。
据投资中国网了解,紫荆资本会在投资期首年即配置一部分期限在3+2年或4+2年左右的并购基金,以及剩余期限不高于5+2年的子基金二手份额;在首年及剩余的投资期内完成对特色行业子基金和综合性基金的配置。
通过上述综合性配置,按照预期,在母基金成立第3-4年(即投资期结束后1-2年)以后,母基金即开始会有现金流入,第5-6年以后会有较高的增长。且在第5-6年以后,投资的并购基金基本完成清算,恰好和行业型子基金开始产生高回报时间上衔接上,母基金的整体现金流状况会比较良好。
而为了保持行业型VC母基金的特性,紫荆资本对于所投VC机构的基金总规模上也有一定要求。原因在于,大部分投资机构会追求大的团队、大的规模,这样一定会发生变异,可能还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构,但已不再是原有VC的定位。
“虽然我们合作了30多个GP,有近50支基金,但是如果从一个行业性VC母基金去看,实际上不超过20个。未来会保持一个适度规模,动态调整,一些不太合适的基金会从组合中调整出去,再补充新的基金进来。”李国文表示。
隶属于清华控股金融业务板块的紫荆资本,是清华控股母基金的管理机构,是一家专注于提供私募股权母基金(PE Fund of Funds,下称母基金)的金融服务商。 紫荆资本于2012年在原清华控股投资部的基础上更名并组建,仅三年的时间,其表现足以令人侧目相看。无论是丰厚资本、启赋资本、高榕资本、弘晖资本等这些市场新锐VC2.0,还是BAT团队出来自立门户的优秀创投机构,目前,紫荆资本全部已有布局。 作为一家运营母基金的专业投资管理机构,紫荆资本意欲打造为行业型的VC母基金。

专注:打造最有特色的行业型VC母基金
紫荆资本组建成立后,形成了以清华控股母基金为主的紫荆系私募股权母基金的投资、管理和运营平台。首支基金设立两年来,紫荆资本合作的GP团队达30多个,已投基金近50支,行业则涵盖了TMT、医疗健康、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成为最有特色的行业型VC母基金。
区别于市场上钟情传统老牌VC/PE的母基金,紫荆资本更青睐于新锐基金团队,即所谓的VC2.0,其在紫荆资本官网上的合作GP名单中,占据了绝对主力。
“紫荆资本就是要致力于成为行业型的VC母基金,通过筛选国内市场上最专业的行业型基金,进行组合配置。”紫荆资本董事总经理李国文向投资中国网记者介绍,“我们所投存续的基金,比如红杉资本、启明创投、北极光等,不超过10家,其他都是近两年涌现出来的团队。”
重点布局有特色的、特别是专注于行业的子基金,即是现阶段紫荆资本的投资策略。事实上,这样的定位在紫荆资本成立之初即已形成。当时紫荆资本团队进行了半年多行业调研,对业务定位进行探讨和梳理。从战略角度,做母基金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一个影响力更大、协同性更好、带动效应更强的业务。但在执行层面,则一定是一个标准意义的市场化母基金,盈利是第一位的。按照行业经验,越往前端收益越高,恰好紫荆资本团队过往的经验又足以覆盖。所以,最终梳理出来的结果是,紫荆资本母基金要成为行业型的VC母基金,专注于一个行业或细分领域的VC阶段的基金。
这样的选择背后不乏带有清华系浓厚的产业情节。紫荆资本脱胎于清华控股,作为清华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清华控股旗下产业涵盖多元化综合孵化器、科技产业、创新服务、科技金融、创意产业、现代教育产业集群。目前,清华产业掌控着超过1700亿实业资产和超过2000亿的金融资产。一脉相承,紫荆资本更关注技术型、创新型的项目。
另一方面,紫荆资本团队是在体系内部将直投团队融合打造而成,也就是说,这个团队具有一个天然的基因,每个人都是做直投出身,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会更多地从产业端而不是资金端去看行业。
“这两个大背景,决定了紫荆资本对早中期创业项目更感兴趣,也是我们最擅长的。”李国文表示,总结而言,紫荆资本即是运用对行业和产业的深刻理解,发挥清华大学科研和产业资源优势,利用管理团队十余年一线直接投资的成功经验,前瞻性地发掘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内有爆发性的增长点。
策略:选择赛道和最优秀的车队
作为母基金,配置是重点要解决的事情,“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行业选择,即选择什么样的行业,有没有选择到最有潜力的领域。选择好赛道后再选择其中优秀的赛车队。”李国文表示。
因此,紫荆资本投资团队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做研究,看每一个细分行业在基金存续期内是不是最有潜力,是不是最能够带动整个行业经济向上发展。
据投资中国网了解,目前紫荆资本按行业分类,每个行业持续关注近百家管理公司,精挑细选每个行业最优秀的GP,构建赛道里最优秀GP的投资组合,只投最优。
“真正的能力在于找赛道,然后才能找这个赛道里有没有最牛的人。”李国文认为。
在具体投资方面,过去3年时间里,紫荆资本不断完善,形成了基金筛选体系和评价方法,长期跟踪市场上几乎所有GP的动态,并建立一个内部数据库。
紫荆资本会考察基金管理公司情况、相对同类型基金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团队的经验专长、资源获取能力、利益捆绑机制、过往的投资业绩、投资和决策流程等因素。
相对而言,有三个因素比较重要。第一,投资逻辑,紫荆资本只投行业型的VC,会考量GP的投资逻辑是否与紫荆资本一致,是否对所在行业和领域有深刻的认知,并建立起完整的令人信服的投资原则和方法论。第二,业绩,不以赚过多少钱、做过多少轮基金为衡量标准,着重考察过去的投资行为是否验证了投资逻辑的正确。第三,资源变现能力,包含三点:必须得有资源;要有资源整合的能力;基于前面两点要有非常好的执行力,拥有这三点,就判定为具备了资源的变现能力。当然,最终决定投不投,则要综合各个因素进行评价。
目前,从BAT团队走出来的最优秀的创投机构,紫荆资本全部已有布局。曾为百度七剑客之一的九合创投王啸、腾讯出来的追远创投刘成敏、阿里走出来的阿米巴资本赵鸿,原盛大谭群钊和巨人网络岳�参与创建的丰厚资本,皆是紫荆资本按照上述维度挑选出来的团队。这些机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知名产业集团高管设立,资源丰富,天然有获得项目的能力,核心人员有较深的产品运营经验。 此外,传统投资机构里走出的明星投资人,比如IDG走出的高榕资本张震、鼎晖投资出来的弘晖资本王晖、维梧资本出来的济峰资本赵晋,“他们已经用自己过往的经历验证了自身能力,也很专注地只做一个领域的事,这种团队也是紫荆资本比较喜欢的。”在此方面,紫荆资本重点关注在原有优秀机构走出来的创业团队,这样的团队经验丰富,拼劲更强,且已积攒了一定的项目资源。 创新:在VC难以触碰的领域主动创造
紫荆资本的另一大优势,则是凭借其背后的产业背景及团队经验,在一些VC难以触碰的领域也能培育出一批优秀的团队。
例如,汽车行业在整个GDP里面占的产值近十个点,但如此大的行业里,VC却很难找到投资机会。清华大学在汽车电子领域具有先天的优势,紫荆资本在清华汽车研究院的基础上,以研究院的团队为班底,支持培育出了清研资本,专门投资汽车领域,包括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等。
再如核能应用,清华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核电技术和应用的高校科研院所。实际上,核技术的应用特别广泛,如物理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工业、农业和社会安全等,常见的比如医院X光检查、集装箱检测等,具有大量的应用空间。基于此,紫荆资本也支持了合作的团队在这一领域耕耘。
除此之外,紫荆资本也在市场上挖掘机会。投资中国网获悉,当年傅哲宽自立门户组建启赋资本后,在紫荆资本的支持下打造出了中国最大的甚至也是唯一一个新材料投资团队。
目前,紫荆资本母基金的配置结构中,60%以上为行业型VC基金,20%-30%为综合性及并购基金,10%-20%会做直投或跟投类项目。“投资综合类基金、并购基金、跟投和直投的主要目的在于平滑基金的现金流,一支优秀的母基金应呈现出稳定向上的收益曲线。这也是基于紫荆资本团队的优势,在机会的识别和把握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和能力,从而抓一些机会,作为组合中的小部分配置。”李国文表示。
据投资中国网了解,紫荆资本会在投资期首年即配置一部分期限在3+2年或4+2年左右的并购基金,以及剩余期限不高于5+2年的子基金二手份额;在首年及剩余的投资期内完成对特色行业子基金和综合性基金的配置。
通过上述综合性配置,按照预期,在母基金成立第3-4年(即投资期结束后1-2年)以后,母基金即开始会有现金流入,第5-6年以后会有较高的增长。且在第5-6年以后,投资的并购基金基本完成清算,恰好和行业型子基金开始产生高回报时间上衔接上,母基金的整体现金流状况会比较良好。
而为了保持行业型VC母基金的特性,紫荆资本对于所投VC机构的基金总规模上也有一定要求。原因在于,大部分投资机构会追求大的团队、大的规模,这样一定会发生变异,可能还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构,但已不再是原有VC的定位。
“虽然我们合作了30多个GP,有近50支基金,但是如果从一个行业性VC母基金去看,实际上不超过20个。未来会保持一个适度规模,动态调整,一些不太合适的基金会从组合中调整出去,再补充新的基金进来。”李国文表示。
(责任编辑:苏小静 HF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