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服务平台热:必然还是偶然? 瑞狮外汇

2015-09-15 21:48:11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字体:【

  本报记者 李子木报道

  “双创”浪潮席卷中国,让在中国发展仅10余年的股权投资行业,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海量信息、创业浪潮、繁多的项目、不断涌现的投资人,这些在推动股权投资行业急剧发展的同时,也对行业本身的服务模式提出更多要求,使之更为快捷、高效成为业界的普遍追求。

  就上述问题,清科集团创始人及CEO倪正东在第5届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期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在当日的活动上,清科发布了私募通、投资界、新芽、快投、股权易以及财富街6大线上产品,其意图在于打造贯穿股权投资全产业链的互联网服务平台。

  《中国产经新闻》:现在融资难度越来越大。你如何看待这个情况,是不是好的项目少了呢?

  倪正东:现在A轮、B轮的融资特别难拿,特别是B轮,因为早期是看人听故事,到C轮、D轮看财务,中间的数据可能没有那么好,故事也听过几遍了,这个时候最难。还有就是早期投的特别多,IDG、红杉一年投100多家公司,现在我们市场投资都是投VC的模式,99%的公司是不赚钱的。历史上99%的公司需要VC输血,一年要烧掉10亿美元,所有的公司都需要输血,靠VC的钱去输血补贴用户。一旦补血出现问题,不管你曾经融过5亿美元、10亿美元都会死掉。因为上一轮的投资人,他不会让你的估值变低,按照新一轮的估值又融不到钱,这时候很多公司就死在这里。

  还有就是资本的供给,过去两个月,不管是美国公司或者是中国公司,特别是中国上市公司市值平均缩水50%,有的70%。资本市场曾经很有钱,但是你本来有20亿,一下子70%没有了,投资的承诺很难兑现。

  这个时候大家募资比以前难了,投资速度就放缓了。所以我们VC这个行业就会有入不敷出,整个行业VC和PE首次又出现了新到的钱赶不上投资的钱,这个时候怎么办?后面的创业公司募资就会出现问题,特别是A轮和B轮,所以很多公司到2016年12月,2014年融的钱和2015年融的钱不见了,特别是O2O一定不见了。

  《中国产经新闻》:上述问题的解决方式似乎就是创立一个更加高效的平台,那么其痛点在哪里?

  倪正东:它是循序渐进的。首先大家都喜欢看新闻,特别是有了手机之后,很多人用闲散的时间在看新闻。作为一个业内人士,我们看的是跟创业和投资相关的新闻,这个就形成了我们了解行业动态。这么多行业,大家都需要很多知识和数据,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所以我们要有数据。中国需要很专业的财经数据的提供商,提供给创业者、投资人和企业家、上市公司使用,跟股权相关、创业相关的信息。我们这个行业也需要大数据,我们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事。

  市场上这么多股权众筹平台,我自己见到的不低于30家。这确实改变了一些模式。好比以前我是很牛的投资人,现在我不用募资了,我自己投这个公司一部分钱,还是二八分成,这就是一个创新,历史会这么改变的。

  股权就是解决行业变现的问题,大量的投资。比如,投100家公司,上市的10家业绩很好,剩下的30%到40%的企业还不错,还有20%到30%倒闭了。所以这些公司都有股权退出的问题,不仅仅是投资,投资还得退出,我们就是帮他们去变成做股权的交易。这个公司不值钱,对于另外一个公司是值钱的。

  比如,一个公司对于它自己来说可能就是每年赚多少的利润,但是对于上市公司做大量的股权交易,包括一些基金。这边的股票跌的厉害,很多资方投资了,他们自己的资金出了问题,份额就得转让。你怎么去找?通过平台自动匹配缩短时间,智能的匹配。每年VC、PE募集5000亿的美金,而且中国的LP不成熟,没有机构投资者,那怎么办?我们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沙漏性地进行挑选,对合格的人推荐好的产品。我们解决市场已经存在的问题,经过十年的发展,以前是一个小的行业,现在这个行业已经变得很大,就不能靠面对面的见面了,必须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加上线下的方式,我们这个行业也在升级换代,如果我们不做这个事就被竞争对手干掉了,被85后和90后干掉了,他们没有包袱,他们做的就是互联网行业。所以不是我们要变,是行业和市场的发展,创业者的需求,投资人的需求都在变化,我们不得不去变和适应它,否则的话你就死掉了。

  《中国产经新闻》:越来越多的人在进入创投服务行业,包括一些VC、FA(财务顾问),你刚才也提到竞争,你觉得这个领域还是在上升的阶段吗?还会竞争吗?

  倪正东:肯定是有竞争的,而且竞争越来越激烈。想一想5年前最火的投行,现在我们很少看到他们了,也就是说这个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稍微晚了一点你就错过了一波,我可以告诉你,比如说有几家创投曾经排名是前三的,有可能过5年以后就不在了。

  《中国产经新闻》:最后活下来的是哪些公司呢?

  倪正东:有的人死在机制上面,最近有几个深圳的公司面临机制的问题,机制的问题可能导致他们五年以后可能从第一梯队出来了。大家都在媒体上说IDG投了很多公司,IDG是唯一的过去15年一直在这上面的,能做到这样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中间有很多来的快也走的很快,你不能总讲一个故事。因为创业和投资的人,也属于中国比较聪明的人,这个行业是高度密集型的,你稍微不留神就被别人干掉了。今天已经上市的公司,不用说中国、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很多市值已经跌掉了70%,稍不慎有可能这个公司就不行了。

  《中国产经新闻》:越来越多的创业者“To VC”,未来是否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倪正东:比如说你融了1000万美元,我说我融了3000万美元,这和大跃进时期是一样的。这需要一个时间,我们每一轮风口,风吹来之后都需要一段时间耕作。然后是稳健,一批公司会死掉,有的公司就会成为老大。创业就是这样的,要么就是有的公司跑得很快,有的公司两三年就上市了,这是短跑。更多的其实是长跑,至少在中国历史上统计经验七八年才能见成效,偶尔有那么几家公司两三年见成效,那是很少的,绝大多数都是七八年见成效的。

  我跟投资者讲,现在我们这个行业要有一个观点,就是打持久战。如果通过短时间烧钱的方式就能成功,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今天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是这样的,这个时候大家应该练功。

  我们看到很多创业者找到我们,一年之内公司还没有怎么发展,估值已经涨了5倍、10倍。我们投了一个公司从去年到现在涨了80倍,到现在还有几家VC在抢,说明这个公司真的有价值。如果一个公司去融资的时候就那么一两家公司有兴趣,你还把估值抬的很高,那就没有意思了。所以说有时候见好就收。

(责任编辑:HN666)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