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尼采的「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2023-05-13 11:06:54  [来源:]    
字体:【

《九品芝麻官》里,包龙兴他爹在临死前说了一句话:

“贪官奸,清官要更奸,不然怎么斗得过他?”

简单,直白!我觉得就能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这句话的本质。

“每当树向光明和高处更接近一些时,它的根就会向泥土、向黑暗更深地扎进去——向邪恶”,这句话出自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山上的树”。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创作的散文诗体哲学著作。

原文如下:

查拉图斯特拉回答道:

“你为什么要因此而害怕呢?人与树其实是相同的。他越是想上升到光明的高处,他的根就越是坚定地伸向泥土中,向下深入,进人那黑暗的深处去,进入那罪恶中去。”

“是啊,进人到罪恶中去!”青年喊起来,“你已经发现了我的灵魂,这怎么可能呢?”

查拉图斯特拉笑着回答道:“很多灵魂人们永远也发现不了,除非人们先将他们发明出来。”

“是啊,进入罪恶中去!”青年再一次叫喊起来。

尼采还有一段话,可以作为理解的参考:

“邪恶——诸君在考察优秀绝伦、成就卓然的民族之时,会不由自主地发问:

一棵傲然向上生长的大树能否免受暴风雨的侵袭呢?

能否避免来自外部的不利因素和阻力呢?

能否将形形色色的憎恨、嫉妒、偏见、猜忌、残酷、贪婪和暴力——没有这些东西,道德领域的大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排除在有利的生长环境之外呢?

毒剂可使弱者走向毁灭,但对于强者,它无异于增强剂,强者是绝不会称之为毒剂的。

人性中的恶

按照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来看,人类思想、行为是由性本能和攻击本能驱动的。

也就是说我们人生为高等动物,生来就有“恶”的一面,当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憎恨、极度、偏见、猜忌、残酷、贪婪、暴力........这些本能性的欲望和冲动,才能更好地驾驭自己,了解人性。

《如有有效控制情绪》、《应对焦虑》、《愤怒之舞》.......几乎在所有调节情绪的书籍中,想要调节情绪的第一步,都是“面对情绪、认识情绪”。

而尼采这句话,也是告诉我们:

如果想要达到世人赞赏敬仰的“光与亮”的高度,必须先要感受到世界上那些“深与暗”,那些“深与暗”是人的本性,是人类生存的本能意义所在,当我们扎根于此。这些“深与暗”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致命的“毒药”,而对于强者,却可以充分汲取他们的养分,让它们成为“营养剂”。

人类的进程中,也正是因为有这些“黑暗”,才使得“光明”一面的道德更加崇高,人之所以为人,也正是因为我们在了解了人性中这些“阴暗”之后,能够更好地约束自己、控制自己。

就像书中,查拉图斯特拉对少年所说的那样:拥抱生命中的残忍与丑陋,正视其虚无的本质,才能获得「生命最珍贵的力量」,跨过沉沦和深渊,成为拥有更高视角的人。

------END------

感谢您的阅读!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