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由“两广七市报业联盟”组织发起的跨区采访活动,邀请西江日报社、茂名日报社、云浮日报社、梧州日报社、玉林日报社、贵港日报社、贺州日报社组成的联合采访团,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成立一周年之际,走进这片生机勃发的土地,深入一线采访,窥探粤桂特区在“积极推进高铁经济带、粤桂合作特别区等跨省区域合作”,“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国家级战略中,如何以开放的姿态抢抓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机遇,实地感受发展脉动,全面了解这幅由两广两地勾勒出的经济发展“全景图”,从特别的视角解读粤桂特区发展经验。
这是一桩跨省界的“联姻”。2014年10月13日,两广“联姻”的“孩子”——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应运而生。特别的区位、特别的政策、特别的模式、特别的平台,使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自诞生之日起,便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
从胎动成型到茁壮成长,2015年注定是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振翅起舞之年。
破而后立彰显改革创新勇气
广西梧州市东出口附近与广东肇庆封开县接壤的思扶村,粤桂大厦顶层“勇担先锋使命 建设一流特区”12字大红色标语引人注目,这里就是“梧州市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管委会”所在地。今年4月,肇梧两市管委会实现合署办公并实现信息化管理。两广双方管委会的“首脑”,大量时间都在这里统筹协调粤桂特区日常管理、规划、建设和运营等重大问题。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特别’在哪?”这是粤桂人在投资推介、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场合回答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作为中国唯一横跨东西部省际流域合作的试验区,粤桂特区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含着“金钥匙”诞生;同时,东西部政策叠加、择优选用、先行先试,使粤桂特区迅速成长为立足西江、服务两广、辐射东盟的开发高地、投资洼地、服务领地和风水宝地。国家《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中,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独立成章,支持粤桂特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两省(区)政府签署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给出了土地、财税、金融、合作开放、生态环保等五方面可享受23条优惠政策。
不破不立。试验区采取“两省区领导、市为主体、独立运营”、“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政策叠加、择优适用”的“一体化、同城化、特区化”的体制机制模式,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合作共建、独立经营、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有了政策洼地的先天优势,粤桂特区全力推进开发模式创新,以更开放的姿态,向东进发。粤桂特区在产业规划的整体设计中,不是被动承接产业,而是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区位、政策、生态的优势,积极参与和融入珠三角新一轮的产业分工中去,以满足东盟国家逐渐壮大的环保产业市场需求和珠三角、港澳新一轮产业调整和梯度转移的需要。粤桂特区紧紧抓住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这一机遇,开放合作创新模式,为跨地区、跨流域合作开发提供可复制经验。
“筑巢引凤”力推特区项目落实
加快粤桂特区的发展步伐,筑牢基础尤为重要。对此,粤桂特区注重科学谋划、全力做好“大胆实验、用足政策、项目布局”三篇文章,打造设施配备齐全的园区,铺就全新交通网络,通过聚集和扩散效应,吸引企业进驻,从而推动区域合作不断向前发展。
在两广内河航道上的“咽喉”,同时也是在粤桂特区内的——梧州李家庄码头,广西梧州中外运仓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庄基告诉记者,“现在港口大大增强了通航能力,一方面降低了物流成本,另一方面也大大缩短了交货期,为粤桂特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据悉,粤桂特区发挥区域内多式联运和港口物流的优势,与广州港、中国(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建立“区区合作、港港联运”合作机制,促进沿海沿江港口物流与内陆物流的有效衔接。
坚持走绿色低碳路子,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山清水秀生态美”也成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招商引资的品牌优势。“决不降低环保‘门槛’来引进产业项目。”粤桂人斩钉截铁的话语背后,体现了粤桂特区下好“西江流域生态共建区”这盘棋的“大智慧”。而这种“大棋盘”“大智慧”催生了“反虹吸效应”,广西生态产业园、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等生态产业平台相继落户,粤创高科、风光能等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产业纷纷抢滩登陆。
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在试验区穿行过境,极大地改善试验区周边交通环境。此外,粤桂枢纽水上驿站项目、西江航道3000吨级扩能升级工程、梧州界首至肇庆西江大桥Ⅰ级航道整治工程、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投入运行,将打破现有的西江水运瓶颈,进一步提升西江航道运能,广佛肇梧“水、陆、铁、空”无缝对接,粤桂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指日可待。
全方位服务助企业腾飞发展
深化区域战略合作模式。加强与广东金融高新区合作,联手筹建粤桂特区股权交易中心,目前已有16家企业在该中心挂牌,区域金融合作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开拓取得新突破。
产业集聚平台发展形成创新辐射效应。粤桂特区瞄准构建区域产业链,搭建“三区三基地”产业发展平台,积极对接世界500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出台“十大禁投”清单,成功引入微软、国光、中节能、中兴、航天北斗等一批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和国际知名企业落户粤桂特区。
勇立潮头改革创新,“东向”提速开放发展。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这片热土,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抢抓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机遇,乘风破浪,奋勇争先,呈现粤桂携手珠江西江共繁荣的壮美篇章!
茂名日报记者 许巨滔 廖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