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佛水村垃圾焚烧炉显神威

2015-11-19 11:37:38  [来源:茂名新闻网]    
字体:【

5

佛水村使用垃圾焚烧炉后,大大降低了垃圾处理费用。罗栋 摄

茂名网讯 信宜市朱砂镇佛水村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该市率先建起全封闭式垃圾焚烧炉,不但有效处理了村民的生活垃圾,而且在确保环保前提下,实现垃圾减量化,大大节省运输费用,并减轻镇政府的清运压力。

借鉴广西焚烧经验

减轻政府清运压力

走进佛水村,大小村道整洁干净,生态美村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佛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天告诉记者,怡人的环境有赖于城乡清洁工程的全面实施。过去,村民垃圾处理基本上都是“自产自销”模式,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焚烧垃圾的“小旮旯”,设在家里牛栏猪舍闲屋的角落,甚或露天焚烧,要么干脆就倾倒在路边水塘了事。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后,由于该村离信宜城区有50公里,垃圾处理如果按照“村收集,镇清运”新模式运行,需要1个多小时车程,要做到“日产日清”着实不易。这时,脑瓜活泛的佛水人,想到了与他们交通出行密切相关的邻地广西岑溪市水汶镇,那里的垃圾处理采取集中投放半封闭焚烧池焚烧的方式,而且这种方式也符合我省有关文件提出的“确保环保条件下,实现垃圾减量化”的要求。于是,村干部通过召集党员、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开会,决定借鉴广西经验,细化实施办法。建造焚烧池遵循分片定点原则,村委会办公楼附近建1个,5大片分别各建1个,具体地点由各片村民商定,同时明确生活垃圾投入焚烧池前要按可燃和不可燃进行分类,玻璃瓶、农药罐、电池、泡沫等不可燃垃圾和建筑垃圾不能投入池内,并将相关事项纳入村规民约。

张天介绍,今年5月底,6个垃圾焚烧池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刚开始时存在分类不清的现象,经过村干部的规劝引导以及大家的相互监督,村民们逐渐形成了严格分类的良好习惯。

心头顾虑逐渐消除

卫生意识明显提升

佛水人不仅善于借鉴,还善于改进,建造的焚烧池,外表美观,且因其封闭式和容积较大,焚烧起来更为环保和彻底。该村没有保洁员,除每家每户实行“门前三包”,平日里卫生状况监督和焚烧池疏通清理工作,就由包片村干部负责。

很多村民受访时表示,开始时对垃圾集中焚烧还是心存顾虑,不愿意将焚烧池建在自家门口,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慢慢地消除了心头疙瘩。村民们认为,封闭式垃圾焚烧池还是安全和环保的,大家看到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觉得现在和过去真不一样了,如今外乡人来到村里,来客抽烟剩下的烟头都不知该往哪里丢,这就是村里卫生保持得好的明证。村民梁伯喜形于色地对记者说,前不久,他的广西亲戚来做客,都忍不住赞叹这里的生态好、环境好、卫生好、空气好,对这里的人文和洁净的卫生环境羡慕不已。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村非常注重村民环境卫生意识的提升,学校配合村委会营造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老师教育学生,学生回家教育家长,家长又反过来督促学生。此外,村委会每季度对卫生状况进行一次大检查,分别评出“清洁户”和“不洁户”各5户,然后通过挂牌形式来表扬先进和鞭策后进。

良好榜样带动村民

成功经验辐射乡镇

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村中“寿星家庭”范钊松、李绍芳夫妇的家里,92岁的范爷爷正在午休,而82岁的李奶奶闻声笑眯眯地迎了出来。“寿星夫妇”的家是一座老房子,小小的庭院异常干净,用作鸡栏的旁屋清扫得干干爽爽,最让人叹服的是,连扫把都是干净的。谈到卫生心得,老人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她每天早晚都要对家里进行一次清扫,还经常义务扫村道,扫干净了心里舒服,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村干部告诉记者,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愧为村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佛水村在信宜率先推行的封闭式垃圾焚烧池,每个造价6000元左右,经济实用,长久解决村民生活垃圾问题,且焚烧率达到90%,不但大幅节省运输成本,而且大大减轻镇政府的清运压力。这在欠发达的偏远穷困山村,不失为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途径。

朱砂镇分管城乡清洁工程的副镇长黄昌金告诉记者,朱砂镇35个村(居)中除3个居委会外,32个村委会都由村民自主选址建造了封闭式垃圾焚烧池,全镇共建造了90个。目前在信宜市一些乡镇,封闭式垃圾焚烧池也已经推广使用。

茂名日报 记者 柯小瑛 通讯员 罗 栋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