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茂高速全线行】延安削山造新城

2015-11-06 11:20:33  [来源:茂名新闻网]    
字体:【

起“新灶”解决发展困境,续写延安精神新篇章

延安削山造新城

全媒体记者 张越 何康源 邓义深

正在建设中的延安新区。

正在建设中的延安新区。

10月31日,采访组刚到达延安市新区管委会,迎接我们的便是当地今年的第一场雪。初冬的寒冷并未使记者的热情降低,而是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登上了高处,俯瞰已初现雏形的延安新区——这个削山造城的奇迹。

采访得知,这是当地为解决发展困境,创新性地“向山要地”的发展规划——坐落在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旧城区,已遇发展瓶颈且多处革命旧址被严重挤压或蚕食。“以前是山上的宝塔,现在是楼上的宝塔。”当地人这样形容延安标志宝塔山目前的状况。

为解决发展困境,延安从2011年起,邀请了近百位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两院院士、勘察、规划大师和专家进行了深入踏勘,并确立了“中疏外扩、上山建城”、保护圣地、安居百姓的城市发展战略,开始了削山造城的重大战役。

“不仅是即将入住新区的市民有优惠,老区居民也得了实惠。”新区管委会解说员告诉记者,新区目前各项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中小学、幼儿园等已经具备,房价也控制在3500元每平方左右,未来也会控制在5000以下,较老区便宜很多。而且,新区与老区的交通联系也在不断加强,很多地方老区只需要通过步梯就能上到新区,实现了“只扩不移”的发展模式。同时,老区不少依山而建的小区,因为削山工程视野和采光都变好了,交通也变得便利了。

看着延安新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不禁让记者想起我们的滨海新区和“三大平台”建设——滨海新区起步区正以港口建设带动,全面打造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新增长极;茂名高新区正力争2017年成功申报国家高新区;水东湾新城城区扩容提质发展正进入快车道……我们虽然没有没有削山造城,却也在南海之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茂名滨海梦正圆。

民间艺术成了地方“名片”

——探访“安塞三绝”

全媒体记者 何康源 张越 邓义深

有着悠久历史的“安塞腰鼓”

有着悠久历史的“安塞腰鼓”

汽车从包茂高速进入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不久,路边一个巨大的腰鼓型建筑物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这不禁让人想起在众多关于革命圣地延安的影视作品中,祝贺胜利的延安腰鼓。在随后的采访中,延安日报的同行及安塞县委宣传部的干部告诉我们,安塞腰鼓、剪纸和农民画被称为“安塞三绝”,这些文化元素使坐落在陕北黄土高原的安塞县成为中国的一个文化大县。

走进在安塞县文化文物馆,就好像步入了一座陕北传统历史文化的殿堂。在里面的“安塞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展”上,剪纸、腰鼓、民间绘画、民歌等作品精美绝伦,让人目不暇接。安塞县委宣传部外宣办的同志向记者讲解代表作品的含义,让我们对陕北群众的智慧有了更深的了解。

安塞剪纸艺术家余泽玲现场表演剪纸工艺。

安塞剪纸艺术家余泽玲现场表演剪纸工艺。

由于采访的时间匆忙,当地无法立即组织腰鼓队给记者采访。但在外宣办同志的努力下,我们还找到了一名著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大师余泽玲。余泽玲其貌不扬,看到她家里摆放的一幅幅她的剪纸作品,你很难想象这些错综繁复、精美绝伦艺术作品出自这位陕北大妈的手。但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余泽玲,靠剪纸赚到的钱从农村搬到了城里,还曾经上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余泽玲说,她小时候,很喜欢和姐姐一起剪陕北人过年时必备的年货“窗花”,这为自己今后的剪纸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听说县文化馆有剪纸、农民画学习班,热爱生活的她就报名参加了,系统地学习了剪纸和农民画的规范化艺术表现形式和技法。

安塞剪纸艺人余泽玲即兴演示剪纸绝活。

安塞剪纸艺人余泽玲即兴演示剪纸绝活。

余泽玲的剪纸继承了传统的艺术风格,又体现了现代的生活气息。她的剪纸作品已经有上万幅,除了传统的吉祥喜庆的题材,也有不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类贴近生活的题材。近几年来,她还进行创新,用剪纸的技艺剪布,她的布贴画一样得到广泛的好评。她说,这么多作品,她最喜欢的是一组创作了2个月时间的《唱不完的信天游》。

余泽玲还当场表演剪纸技艺。一张红纸折叠几下后,剪刀就开始在纸上翩翩起舞。10分钟不到的时间,一张有8个公鸡的剪纸作品《公鸡踏牡丹》就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送给你们包茂行采访组,祝你们采访顺利”。

安塞剪纸艺术作品吸引了观众目光。

安塞剪纸艺术作品吸引了观众目光。

安塞县委宣传部外宣办的同志告诉我们,农民画源自剪纸艺术,在安塞县像余泽玲这样的农民剪纸大师有数百人之多,懂得剪纸的群众更有6000多人。而腰鼓队的人数更是难以统计。这种植根于黄土地的文化艺术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得到快速发展,从而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

采访组与沿线城市同行交流

全媒体记者 张越 何康源 邓义深

记者在延安日报社参观学习。

记者在延安日报社参观学习。

与延安日报社同行交流。

与延安日报社同行交流。

茂名日报社“全媒联动”采访组展开包茂行采访以来,得到包茂高速公路沿线城市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包头日报社、鄂尔多斯日报社、延安日报社的大力协助。采访组在按计划积极开展采访活动之余,还与当地报社编辑记者进行了业务交流,认真向兄弟报社同行取经学习,获益良多。他们对本报社开展的这次包茂行采访活动也甚感兴趣。图为茂名日报社“包茂高速全线行”前方采访组利用晚上时间参观了延安日报社,与该报编辑记者进行了交流。

延安人民很精神

全媒体记者 张越 何康源 邓义深

延安红色旅游景点每天都要接待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延安红色旅游景点每天都要接待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

实事求是……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以上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金律。

杨家岭、宝塔山、延河水、南泥湾……

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作为中国革命的标志,也不断地吸引着游人向往。作为革命圣地的延安,已然成为了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名工作人员冒雨在杨家岭毛泽东旧居清扫落叶,这里每天都要接待大量参观者。

一名工作人员冒雨在杨家岭毛泽东旧居清扫落叶,这里每天都要接待大量参观者。

“包茂高速全线行”全媒联动采访组虽然选择了旅游淡季前往延安,并在一个天上下着毛毛细雨的周末进行着红色之旅。但阴凉的天气似乎并没有减少其他游人的热情,在“自驾”而来的记者身边,还是有不少的旅行团鱼贯而过,氛围浓厚。

让记者诧异的是,不论是景点还是随团的讲解员素质都“十分强大”——当记者正低头爬楼梯,山上平台传来一把宏亮且字正腔圆的声音,正讲解着我党的光辉历程。这时记者就在想,这又是哪位导游小哥哪,历史知识准备得还挺充分的。没想上得平台一抬头,看见的却是一位已经花白头发的“导游大爷”,正用央视新闻联播主持腔继续讲解着……

全媒体记者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

全媒体记者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

在各红色景区,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宏大的历史画卷,还有不少让人感动的细节。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记者看到了一个展板上的说明——传唱了几代人的歌曲《东方红》,词作者是一名的陕北农民,名字叫李有源……

在随后的采访中,采访组无时无处地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存在。包括接待并安排我们采访日程的《延安日报》的同行们,更是事事亲力亲为毫不马虎,让采访组接受了一次又一次延安精神的洗礼。

在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后,采访组来到了延安新区的建设现场,这里更是“延安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削平的山地上,成片的保障房和回迁房已经建成,中小学、幼儿园已经投用,网状道路正在成型……同时,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后,将来旧城区将成为一个红色旅游圈,重点发展城市的红色旅游。

延安精神,正与时俱进地继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同时,延安人民也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正全力发展着社会经济,和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

延安人民,很精神。

●本版照片由全媒体记者  甘杨松 岑稳  闵灿  摄


总顾问:梁志钊  吴土新   潘胜

总策划:廖述毅  赵志明  李靖锋 

杨建华  李黔

总指挥:黄策

总统筹:吴捷  邓义深 

统    筹:何康源  孙广宇

责    编: 黄 石  梁小麟  周 缅

版    式:梁小麟  周 缅

执    行:茂名日报社“全媒联动”采访组

★本大型专题系列报道同时在《茂名日报》、《茂名晚报》、茂名网、茂名日报官方微博及官方微信(微茂名)、掌中茂名、茂名报米花等媒体刊载,敬请读者关注。

分享到:

相关新闻